Bicol Ground Warbler
English name:Bicol Groun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Robsonius sorsogonensis
【简介】
灰斑地莺(学名:Robsonius sorsogonensis),是雀形目蝗莺科吕宋鹪鹛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吕宋岛南部及附近的Catanduanes岛,生活在低地湿润森林中,偏好岩石地带。
【外形特征】
灰斑地莺体长约为20至22厘米,体重约57至65克。其头部前额呈灰橄榄色,逐渐过渡为橄榄色,并带有淡暗鳞片状图案。上体呈橄榄色,背部转为均匀棕色,臀部边缘饰以白色羽毛形成半隐蔽条纹。而翼羽和尾羽则带有红褐色的边缘。该物种喉咙为白色,胸前有灰色带纹,腹部白色部分延伸至侧腹,呈现出淡锈褐色。眼睛为深褐色,喙为黑色偏褐,下颌基部呈灰色,腿脚则为浅棕色。雄性和雌性个体外形基本一致,而幼鸟较淡,亚成鸟特征不明显。
【生活习性】
灰斑地莺栖息于低地和山麓森林中的岩石地带,包括石灰岩露头、竹林和苔藓覆盖的岩石区域。它们通常在地面活动,并且主要以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灰斑地莺的鸣叫声标致性非常鲜明。它的叫声主要是尖锐高亢的音调,类似“tit'tsu—tsuuuu-tsiiiiii”,每次持续约1.2至1.9秒,静音间隔大约为2至7秒。
【外型辨识】
灰斑地莺与米岛旋木雀相比,前者的头部顶部颜色较少带有锈色,侧面带有灰白色的斑点。灰斑地莺胸部至腹部的颜色从白色逐渐过渡,上体的颜色纹路较米岛旋木雀要少。
【物种区别】
灰斑地莺与米岛旋木雀的区别在于前者头部顶部颜色较少带有锈色,侧面带有灰白色的斑点;后者胸腹部的过渡颜色较为明显且上体颜色纹路较多。
【保护状况】
灰斑地莺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近危”,因其面临的栖息地减少威胁,包括了森林砍伐、农业开发和采矿活动。尽管部分个体分布于Quezon保护区和Mount Isarog国家公园内,但依旧需要更多的保护措施来确保该物种的生存。
【地理分布】
灰斑地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吕宋岛南部及附近的Catanduanes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