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Rhyticeros > Blyth's Hornbill
Blyth's Hornbill

Blyth's Hornbill

English name:Blyth's Hornbill

Scientific name:Rhyticeros plicatus

【简介】
蓝喉皱盔犀鸟(学名:Rhyticeros plicatus),又称为布莱斯皱盔犀鸟(英文名:Blyth's Hornbill)。主要生活在低地森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500米。广泛分布于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

【外形特征】
蓝喉皱盔犀鸟雄性体长可达91厘米,主要为黑色羽毛,头部为金色或橙色,喉部及尾部为白色。眼睛周围裸露的皮肤呈淡蓝色。雌鸟稍小,全身黑色,仅喉部和尾部为白色。两性均具有大而象牙色的喙及带褶皱的冠状突起。年轻个体与雄鸟相似,但喙较小且无冠状突起,面部皮肤为浅蓝色,眼睛为灰褐色。

【鸣叫特征】
蓝喉皱盔犀鸟飞行时会发出响亮、独特如蒸汽机车声的呼啸声,同时还会发出粗犷的咕哝声和笑声般的叫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生活在低地森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500米。它们广泛分布于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蓝喉皱盔犀鸟主要以果实为食,尤其是无花果,偶尔还会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

【繁殖习性】
蓝喉皱盔犀鸟在雨林中的大树洞中筑巢,高度大概在18至30米。雌鸟在繁殖期间会几乎完全封闭在巢穴中,通过一个狭小的孔接收雄鸟传递的食物。每窝产卵一般为2枚。

【外型辨识】
蓝喉皱盔犀鸟具有大而象牙色的喙及带褶皱的冠状突起,头部和眼睛周围裸露皮肤的颜色可帮助识别性别,雄鸟头部呈金色或橙色,雌鸟则全身黑色。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性别的个体。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该物种列为无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蓝喉皱盔犀鸟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北部与中东部、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岛屿,并向东延伸至俾斯麦群岛与所罗门群岛。曾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托雷斯海峡的赛拜岛和博伊古岛有过罕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