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winged Tinamou
English name:Red-winged Tinamou
Scientific name:Rhynchotus rufescens
【简介】
红翅䳍,又称红翅鶌鵋(学名:Rhynchotus rufescens),是䳍形目䳍科的一种鸟类。这种中体型的鸟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东部、东南部和中南部,包括巴西、巴拉圭、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东部、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以及智利等地。
【外形特征】
红翅䳍的体长在39至42.5厘米之间。雄性体重在700至920克之间,雌性体重在580至1040克之间,有些个体甚至可以达到1180克。它们具有一个大而弯曲的喙,颈部呈现淡红色或淡黄色。背部有清晰的图案颜色,头部为淡红色,冠羽和额头强烈呈现出条纹效果,耳罩上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有时会被白色或淡黄色羽毛包围。颈部为均匀的橙色,逐渐过渡到沙色,胸部长有淡红色和沙灰色条纹。它的腿是黄色到灰色,眼睛的颜色从浅蓝到黄色不等。
【生活习性】
红翅䳍通常栖息于低海拔地区的湿草地,高度范围从海平面到约1000米之间。它们生活在草地环境中时,与森林隔离,这与哨音类型的栖息高度形成了对比。红翅䳍是相对固定的居民,夏季主要以动物物质为食,冬季则依赖植物物质,包括种子、果实、根茎、块茎和球茎,以及作物。
【鸣叫特征】
红翅䳍的独特鸣叫声为反复的沉降式音符“tchirip, ju ju ju”,这种声音可以一整天都能听到。这一叫声与其他类型䳍鸟截然不同,有助于区分它们。
【繁殖习性】
红翅䳍的筑巢是在地面的一个轻微凹壑中,靠近草丛并用草铺设。一次产卵约5枚,颜色为红酒色或紫红色,孵化期在19至21天之间。新生幼鸟体重约为38克,毛色为红色和白色,带有广泛的黑条纹。
【外型辨识】
相比于哨音䳍鸟,红翅䳍的冠羽条纹更细,面部标记不那么破碎和斑点状,颈部和胸部没有斑点,翅膀覆羽的条纹更窄且更为局限。这也是红翅䳍与哨音䳍鸟在生态环境上区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红翅䳍被列为“低危”(LC)等级。然而,它们的数量在一些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有所下降,而在农垦区数量增加,因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它们。在较为干燥的高原地区,它们通常出现在灌木林地、牧场和农田中。
【地理分布】
红翅䳍广泛且独特地分布在南美洲的多种环境区域中,包括巴西、巴拉圭、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东部、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以及智利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