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oon-fronted Parrot
English name:Maroon-fronted Parrot
Scientific name:Rhynchopsitta terrisi
【简介】
暗红额鹦哥,英文名Maroon-fronted Parrot,学名为Rhynchopsitta terrisi,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厚嘴鹦哥属的大型鸟类。
【外形特征】
该物种有着类似小型金刚鹦鹉的长尾鹦鹉外形,体长约40-45厘米。全身主要呈绿蓝色,头部有一块深红色的额冠,眼角上方还有一条暗红条纹。翅膀的肩部则有一片鲜红色斑块。眼睛外围为黄色或灰白色,喙部为深色至暗橄榄黑色,足趾的颜色为灰色或深灰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仅见于墨西哥东北部的Sierra Madre Oriental山脉中,栖息于广阔的松林、混合针叶林以及松栎混交林中。生活在海拔2000至3500米的地带,更加倾向于成熟密集的松林区域。
【鸣叫特征】
暗红额鹦哥以发放高亢类似于‘克-拉克’之声来彼此联络。当成群飞行时,它们的鸣叫声会连缀成类似橡树啄木鸟的声响。
【繁殖习性】
该物种在Cumbres de Monterrey国家公园及Sierra de Arteaga地区进行筑巢繁殖活动,在石灰岩前壁附近的流淌的水面旁搭建巢穴。繁殖期间通常在7月产卵,每窝产卵数为1-3枚。幼鸟一般将在11月左右离巢。
【外型辨识】
该物种区别于其近缘种厚嘴鹦哥,体型相较于厚嘴鹦哥略大,头部的红色更鲜艳。
【保护状况】
暗红额鹦哥目前被IUCN列为EN(濒危)级别,并被列入墨西哥政府的保护物种名单。在保护工作的推动下,Cumbres de Monterrey国家公园和Sierra de Arteaga地区的环境教育项目和科学研究继续进行,旨在加强对这种珍贵物种的研究和保护。
【地理分布】
暗红额鹦哥目前仅分布于墨西哥中东部地区,具体而言,在Nuevo León、Coahuila和Tamaulipas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