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Rufous Fantail
English name:Australian Rufous Fantail
Scientific name:Rhipidura rufifrons
【简介】
棕额扇尾鹟(学名:Rhipidura rufifrons)隶属雀形目扇尾鹟科扇尾鹟属,是一种小型活跃的鸣禽。其额头为红棕色,头部、脸、颈部和翼背为深灰色,颜色逐渐过渡至背部、臀部和尾羽基部的红棕色。上翼为灰褐色,尾羽上端含量半部红棕色,尾端部分为深灰色,最外侧一对羽毛较宽,向内渐细。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褐色,腿为深棕色。
【外形特征】
棕额扇尾鹟体型较小至中等,全长约15.5-17.5厘米,重8-13.5克。其额头为红棕色,头部、脸、颈部和翼背为深灰色,颜色逐渐过渡至背部、臀部和尾羽基部的红棕色。上翼为灰褐色,尾羽上端含量半部红棕色,尾端部分为深灰色,最外侧一对羽毛较宽,向内渐细。喉咙为白色,胸部带有中等宽度的黑色带纹,边缘为白色。下方的胸部和腹部为白色,侧腹部分为淡黄褐色,最下方的尾羽覆盖羽为淡黄褐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褐色,下喙基部为浅色。腿为深棕色。
【鸣叫特征】
棕额扇尾鹟发出高音的哨声,随后转换成一串连贯而急促的高音下降。还有其他的叫声包括柔和的口哨声“huit”,以及尖锐的“chip”声和高音的“chip-chip”或“tsit-tsit”。
【生活习性】
棕额扇尾鹟栖息于天然植被区域如雨林、季雨林、河岸植被、沼泽林地和密集的桉树森林。在迁徙期间,也会偶尔出现在开阔地或城市环境中。澳大利亚多地都有分布,海拔可达1400米左右。
【繁殖习性】
棕额扇尾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10月至次年2月,产卵高峰在11月至12月,海拔较高处为11月至1月。每季会产1-2窝卵。生殖巢通常建造在细枝交叉点附近,最远距离地面10米左右(通常不超过5米)。巢构造紧凑杯状由草料和细纤维组成,外部用蜘蛛网加固并固定,从底部到鸟巢的杯体逐步形成。每次产卵间隔约24小时,孵化期约为15天左右。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在离巢后的4-5.5周后可以独立生存。
【外型辨识】
此种鸟类拥有的橙红棕色背部、臀部和尾部,配上醒目黑白胸部条纹,是最易于与其他种类鸟类区分开来之处。在澳大利亚东部较低层树木丛中,它常与灰扇尾鹟共存,但它在此类地区觅食时的层次更低。
【保护状况】
该物种目前被评定为无危(IUCN: LC)
【地理分布】
棕额扇尾鹟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部,特别是在昆士兰州的东北部至维多利亚州的南部地区。非繁殖季节,澳大利亚北部昆士兰州与新几内亚岛有迁移现象。此外,它还分布于太平洋岛屿和其他区域,如新几内亚西南部的巽他群岛、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
【物种区别】
在澳大利亚东部较低层树木丛中,棕额扇尾鹟常与灰扇尾<|im_start|> yynassistant:【简介】
棕额扇尾鹟(学名:Rhipidura rufifrons),隶属雀形目扇尾鹟科扇尾鹟属。这种小型活跃的鸣禽,因长而末端呈淡色的尾巴和红棕色的额头而著称。
【外形特征】
体型较小至中等,全长约15.5-17.5厘米,重8-13.5克。额头为红棕色,头部、脸、颈部和翼背为深灰色,颜色逐渐过渡至背部、臀部和尾羽基部的红棕色。上翼为灰褐色,尾羽上端含量半部红棕色,尾端部分为深灰色,最外侧一对羽毛较宽,向内渐细。喉咙为白色,胸部带有中等宽度的黑色带纹,边缘为白色。下方的胸部和腹部为白色,侧腹部分为淡黄褐色,最下方的尾羽覆盖羽为淡黄褐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褐色,下喙基部为浅色。腿为深棕色。
【鸣叫特征】
发出高音的哨声,随后转换成一串连贯而急促的高音下降。还有其他的叫声包括柔和的口哨声“huit”,以及尖锐的“chip”声和高音的“chip-chip”或“tsit-tsit”。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天然植被区域如雨林、季雨林、河岸植被、沼泽林地和密集的桉树森林。在迁徙期间,也会偶尔出现在开阔地或城市环境中。澳大利亚多地都有分布,海拔可达1400米左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10月至次年2月,产卵高峰在11月至12月,海拔较高处为11月至1月。每季会产1-2窝卵。生殖巢通常建造在细枝交叉点附近,最远距离地面10米左右(通常不超过5米)。巢构造紧凑杯状由草料和细纤维组成,外部用蜘蛛网加固并固定,从底部到鸟巢的杯体逐步形成。每次产卵间隔约24小时,孵化期约为15天左右。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在离巢后的4-5.5周后可以独立生存。
【外型辨识】
此种鸟类拥有的橙红棕色背部、臀部和尾部,配上醒目黑白胸部条纹,是最易于与其他种类鸟类区分开来之处。在澳大利亚东部较低层树木丛中,它常与灰扇尾鹟共存,但它在此类地区觅食时的层次更低。
【保护状况】
该物种目前被评定为无危(IUCN: LC)
【地理分布】
棕额扇尾鹛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部,特别是在昆士兰州的东北部至维多利亚州的南部地区。非繁殖季节,澳大利亚北部昆士兰州与新几内亚岛有迁移现象。此外,它还分布于太平洋岛屿和其他区域,如新几内亚西南部的巽他群岛、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
【物种区别】
在澳大利亚东部较低层树木丛中,棕额扇尾鹛常与灰扇尾鹛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