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son-collared Tanager
English name:Crimson-collared Tanager
Scientific name:Ramphocelus sanguinolentus
【简介】
绯领厚嘴唐纳雀,学名为Ramphocelus sanguinolentus,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厚嘴唐纳雀属。该物种由法国自然学家René-Primevère Lesson于1831年首次描述。
【外形特征】
绯领厚嘴唐纳雀体长约19至20厘米。它们拥有丝绒般的黑色羽毛,蓝白色的眼睛与喙显得特别醒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锐利的深红色颈环和臀部。雌鸟与雄鸟在外观上相似,但雌鸟的色彩可能略为暗淡。幼鸟的颜色也略显暗淡,红色部分呈现暗锈色至砖红色,黑色部分则为暗褐色。
【生活习性】
绯领厚嘴唐纳雀大多在树冠层活动,常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它们以昆虫为主食,同时也摄取包括梅拉斯特默斯和无花果在内的多种果实。繁殖季节通常在5月(伯利兹)、3月至5月(尼加拉瓜)和4月至6月(哥斯达黎加)。雄鸟在高处进行鸣叫,并展现出较强的领地性,巢建在一个由树叶和小藤蔓构成的紧凑结构中,有时还会覆盖绿苔。此巢一般位于1至2.5米高的浓密枝叶丛生中。每窝产卵3枚,蛋壳呈现出淡蓝色,并带有棕黑色的斑点和淡淡的薰衣草色标记。
【鸣叫特征】
绯领厚嘴唐纳雀的鸣叫声音高而尖锐。其鸣叫声包含多种清脆的音调,例如ssii-p,这些声音在鸟儿栖息或飞行时都会发出。它的歌曲通常以一对或多对音符组合构成,例如tueee-teew、chu-chee-wee-chu、teweee,每段之间伴有短暂的停顿。
【繁殖习性】
绯领厚嘴唐纳雀大多在树冠层活动,常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它们以昆虫为主食,同时也摄取包括梅拉斯特默斯和无花果在内的多种果实。繁殖季节通常在5月(伯利兹)、3月至5月(尼加拉瓜)和4月至6月(哥斯达黎加)。雄鸟在高处进行鸣叫,并展现出较强的领地性,巢建在一个由树叶和小藤蔓构成的紧凑结构中,有时还会覆盖绿苔。此巢一般位于1至2.5米高的浓密枝叶丛生中。每窝产卵3枚,蛋壳呈现出淡蓝色,并带有棕黑色的斑点和淡淡的薰衣草色标记。
【外型辨识】
与Ramphocelus属的其他物种相比,绯领厚嘴唐纳雀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深红色颈环和臀部,以及蓝白色的喙。尽管与红腰厚嘴唐纳雀的颜色模式相似,但绯领厚嘴唐纳雀的红色部分更明显地集中在颈环和臀部。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因为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多个公园和保护区,总体而言数量稳定,尽管在某些区域较为稀少。通过生存于各种边缘森林和次生林环境,绯领厚嘴唐纳雀能够抵御一些栖息地丧失带来的威胁。然而,在如墨西哥的Chiapas这样的局部区域,由于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
【地理分布】
绯领厚嘴唐纳雀分布于中美洲地区,涵盖从墨西哥南部(包括Veracruz北部、Oaxaca北部、Tabasco和Quintana Roo)到巴拿马中部的范围,同时在哥斯达黎加的太平洋斜坡亦有局部存在。它偏好居住在热带湿润森林的边缘和次生林中。这些鸟常常栖息在低地到大约1200米海拔甚至更高至1600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