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olioptilidae > Ramphocaenus > Trilling Gnatwren
Trilling Gnatwren

Trilling Gnatwren

English name:Trilling Gnatwren

Scientific name:Ramphocaenus melanurus

【简介】
长嘴蚋莺(别称:Trilling Gnatwren),学名为Ramphocaenus melanurus,属于雀形目、蚋莺科的一类小型热带森林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到亚马逊雨林的地区,广泛栖息于茂密森林边缘的藤蔓中层,并以独特的长喙和翘尾行为著称。

【外形特征】
长嘴蚋莺体型微小,体长介于12至13厘米,体重则在8至11克之间。它们的喙非常长且纤细,长度约为21至25毫米,其尾巴通常翘起或摆动。长嘴蚋莺头部颜色较淡,眼纹与脸颊呈肉桂色,与较暗的耳羽形成鲜明对比;其喉咙呈现出白色并伴有暗斑点,其余羽毛则为均匀的赤褐色,下部羽毛则简要为肉桂色。尾部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末端。雌鸟与雄鸟在外形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幼鸟的具体描述不详,但据说与成鸟的模样相似。不同亚种在颜色和尾羽白点的分布上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生活在常绿森林的密集灌木层中,距离森林空地和布满藤蔓的区域不远处。它们常被发现在海拔750米以下活动。以小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昆虫、蜘蛛和幼虫等。长嘴蚋莺常单独、成对或与另一种鸟类混群觅食,使用长喙在枝叶间捕食猎物。

【鸣叫特征】
长嘴蚋莺有着特别的鸣叫方式,通常表现为上升和下降的颤音鸣唱,持续时间约2秒,主要在一个固定音调上发出,偶尔有短暂的低沉'chirp'声伴随。它们在中间树冠层长时间鸣叫,间隔大约每6秒一次,同时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快速穿梭,尾巴翘起并表现出上下摇摆的动作。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长嘴蚋莺多在4月至10月,不同时段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异。筑巢时,它们会选择用苔藓以细树皮与蜘蛛网粘合,巢杯内部铺有黑色纤维,直径约10厘米,内径约5x4厘米。它们每次产卵2枚,为白色表面附着着红棕色斑点,孵化期约为17天,通常由双亲共同完成孵化和抚育的任务。幼崽大约在12天后达到育雏期。

【外型辨识】
长嘴蚋莺与类似物种,如噪蚋莺,在长相上极为相似,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噪蚋莺的特点是尾部外侧具有额外的白色斑点。与长嘴蚋莺某些亚种的变化在色彩和尾羽特性的细微差异,通过详细观察常能准确辨识。

【保护状况】
据IUCN记录,长嘴蚋莺被列为无危物种(等级为LC)。然而,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区较为常见,但在某些特定区域内,例如萨尔瓦多的长嘴蚋莺面临灭绝的风险。另外,某些亚种的栖息地亦处于严重威胁中。此物种曾被称作长喙蚋莺,2018年基于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结果被认定属同科的不同种类。

【地理分布】
长嘴蚋莺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包括墨西哥东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地,地理分布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