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son-bellied Parakeet
English name:Crimson-bellied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Pyrrhura perlata
【简介】
珠颈鹦哥(英文名:Crimson-bellied Parakeet,学名:Pyrrhura perlata),是鹦形目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这种小型鹦鹉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中东部,具体位于巴西的中部至玻利维亚北部的亚马逊盆地。
【外形特征】
珠颈鹦哥身长约为24厘米,体重在76到91克之间。其头部为暗灰褐色,带有淡灰色斑点,耳羽为暗褐灰色。面部两侧颜色不一:右脸偏蓝色(颊部),左脸呈黄金绿。颈部的上部分为灰蓝色,领部有时呈现出粉红色的鳞状外观。腹部和上侧腹为鲜艳的红色,下腹和肛区则为蓝绿色。翅膀主要为绿色,黑色初级飞羽基部为钴蓝色,翼下覆羽鲜红。尾部上表面为红棕色,下表面为黑棕色。虹膜颜色深棕色,喙为黑色,腿和脚是黑灰色。幼鸟与成鸟非常相似,但其腹部主要为绿色。
【鸣叫特征】
珠颈鹦哥的叫声刺耳且迅速,通常以“wrr'wur-wir-wir-wir”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发出略似铜号的尖叫声“peeéh”。
【生活习性】
通常这种鹦鹉以成对或小群体生活,栖息在潮湿低地森林和次生林的边缘。它们主要以水果为主食,偶尔会在花蕊中寻找食物。飞翔时,可以看到红色的腹部与翼下的红色相联,形成一块红色区域。这种鹦鹉的翅膀抚摸声较为刺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发生在8月至11月,有时也会在4月到6月期间进行。珠颈鹦哥与其它Pyrrhura鹦鹉一样,会在树洞中筑巢。每次繁殖时期,这些鹦鹉通常会产下4到6枚蛋,孵化期为25天,雏鸟孵化后约7到8周才开始独立飞翔。
【外型辨识】
珠颈鹦哥与Santarem鹦鹉的区别在于,后者头部颊部为蓝色并且眼睑前方有紫红斑点,胸部呈黑色带有白色斑点,耳羽为淡黄色,翼下覆羽为绿黄色,肛部和腹部中央呈紫色红色。珠颈鹦哥腹部鲜红部分面积更大,且颜色更纯净。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珠颈鹦哥(Pyrrhura perlata)被列为“低危”(LC)。尽管其分布范围广泛,但由于亚马逊盆地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致使其种群数量有所减少。当前种群大约分布在14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有保护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
【地理分布】
珠颈鹦哥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盆地,特别存在于巴西的Mamoré河与Amazon河之间的区域,包括Mato Grosso、Rondônia、Amazonas和Pará等州。这种鹦鹉栖息地的高度上限约为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