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breasted Parakeet
English name:White-breasted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Pyrrhura albipectus
【简介】
白颈鹦哥(英文名:White-breasted Parakeet,学名:Pyrrhura albipectus)是一种属于鹦形目鹦鹉科的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最显著的特征包括白色颈环、淡黄色胸部以及橙色颊斑。
【外形特征】
成年白颈鹦哥体长约为24至25.5厘米,体重在83至110克之间。其头部自前额至后冠呈棕色,有一条细薄的红棕色带环绕嘴基。脸颊绿色,并有黄色鳞状斑纹,而耳羽为橙色。最为显著的是穿戴在颈部以上的宽阔白色领圈。上体羽毛为绿色,下体黄绿色,带有锈色调。翼部大部分为绿色,翼斑呈红色;主飞羽颜色较深,为暗蓝。尾部内侧为暗红色,外侧则灰暗带红尖。喙黑色,深色的虹膜周围有白色的裸露区域。幼鸟的外观与成鸟相似,但不会有着红棕色前额带,耳羽颜色较淡,胸部为白色。
【鸣叫特征】
最常见的叫声为一系列刺耳而连续的音符,如“krree krree krree”。不论是在栖息时还是飞行时,它们都会发出这一串叫声。居住的鸟群也会发出单独的“kurree”或“rrah”短鸣,飞行时则会产生嘈杂而尖锐的喋喋声。
【生活习性】
这类鸟类通常以小型且嘈杂的小型群体方式生活。它们在树间穿梭,有时也会栖息在悬崖和路切面上,并从矿物质中获取养分,以帮助消化。它们主要以水果、种子、花蜜等为食。常见的食物包括Tetrorchidium macrophyllum、Alchornea glandulosa、Miconia cf. punctata、Mollia grandis的果实和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5月至7月之间),其繁殖习性的细节信息尚不完全清楚。
【外型辨识】
与其他鹦鹉尤其突出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白色颈环与淡黄色胸部,以及橙色的颊斑和翼色特征。
【保护状况】
白颈鹦哥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危险物种红色名单中标记为易危(Vulnerable,VU),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列为II级保护物种。鸟群数量稀少,通常估计总数不足数千只,面临栖息地破坏等严重的生存压力。
【地理分布】
白颈鹦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区的厄瓜多尔东南部直至秘鲁北部地区。其活动高度一般在1000至200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