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headed Bullfinch
English name:Grey-headed Bullfinch
Scientific name:Pyrrhula erythaca
【简介】
灰头灰雀,学名Pyrrhula erythaca,是雀形目燕雀科灰雀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的区域,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山地、西藏等地。
【外形特征】
灰头灰雀的雄鸟主要呈珍珠灰色,下体颜色中带橙色斑块。雌鸟整体呈温暖的棕色,缺少雄性的橙色斑块。它们的尾巴与翅膀具有黑色条纹,且光泽发亮。雄鸟头部、额及眼后区域为黑色,脸颊与下巴边缘淡色环绕。头顶至颈侧、面部至下喉以及背部为淡灰色,背部有黑色横带,臀部为白色,尾羽则呈黑蓝色。
雌鸟颜色较为暗淡,冠部至颈后略显褐色,后耳羽和颈侧呈灰白色,上体呈灰棕色,背部黑色或深紫色,臀部为白色。幼鸟脸部的黑色较淡,冠部至颈后及上体更暗或带橄榄色,覆羽尖端灰白色或淡灰色,翼羽和尾羽深蓝黑色,下体颜色较暗。
【生活习性】
灰头灰雀栖息于海拔2000-38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及混交林中。主要以种子与芽以及花序为食,亦吃柳树、桦树、沙棘、杜松的果实并偶尔摄取昆虫与虫卵。冬季它们会迁徙到较低的地区,海拔低至1700米。
在繁殖期时,它们常常以成对的形式活动;而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则会组成小的家庭群体。
【鸣叫特征】
灰头灰雀的叫声柔和,通常由一系列口哨声组成,包括音调先降后升。叫声缓慢、柔和,通常为“soo-ee”或“poo-ee”,有时会以重复或三连音的形式发出。
【繁殖习性】
灰头灰雀繁殖习惯知之甚少,但已知九个巢穴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莲华山自然保护区。巢由雌鸟建造,雄鸟在一旁协助。巢呈松散的杯状结构,由细树枝构成,内部用细根衬垫,常建在距地面1.3至16米高的冷杉或云杉枝条上。一窝产3枚白带红棕斑点的蛋,由雌鸟孵化。
【外型辨识】
灰头灰雀与同属其它物种相比,以其头部黑色面具和胸部橙色斑块为显著特征。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如在头部颜色、翼羽基部颜色及下体色调上。
【地理分布】
灰头灰雀指名亚种Pyrrhula erythaca erythaca,分布于宁夏、甘肃、青海、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灰头灰雀台湾亚种Pyrrhula erythaca owstoni分布于台湾,是当地特有的亚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灰头灰雀被列为无危(LC)物种。在一些地区较为常见,特别是在缅甸较罕见,而在东北印度次大陆知之甚少,可能仅为季节性访问者或迁徙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