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yrannidae > Pyrrhomyias > Cinnamon Flycatcher
Cinnamon Flycatcher

Cinnamon Flycatcher

English name:Cinnamon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Pyrrhomyias cinnamomeus

【简介】
桂红霸鹟(学名Pyrrhomyias cinnamomeus)是雀形目霸鹟科唯一的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亚热带区域。

【外形特征】
桂红霸鹟体长约11-13厘米,体重约10.8克。它们全身由鲜艳的肉桂红褐色羽毛覆盖,包括尖锐的顶冠。标准种群拥有深棕色的顶冠,配有半隐的黄色冠斑,点缀着轻微的淡黄眼上方斑块和眼圈;脸颊至颈背及上体的羽毛呈橄榄棕色,臀部则有一条细微的橙色肉桂带(通常被遮盖)。翅膀边缘为黑色,内侧翼尖具有宽阔的红褐色条纹,次级飞羽形成红褐色翼斑;尾部羽毛为黑色。喉咙、颈部侧面及下体也是肉桂红褐色,腹部略浅。虹膜呈深色,喙宽而尖,呈黑色,腿为黑色。幼鸟颜色较暗,缺乏明显的黄色冠斑,背部和尾羽呈现褐红色尖端。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生活在海拔600至3550米间的山地森林、木地空地和道路切割区,常见于从1200到3000米的海拔区域。它们偏好在森林边缘裸露的水平枝寻找昆虫和蜘蛛等小型陆生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偶尔也食用浆果。在繁殖季节,它们通常结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但不会跟随其他混合物种群。桂红霸鹟会短暂地飞行捕食空中猎物,随后返回同一地点。

【鸣叫特征】
桂红霸鹟的鸣叫声是一种连续的颤音,通常表现为“trrrt”、“tr-r-r-r-r-r”、“pti-i-i-i-i”或“pit, pit-pit-pit”,偶尔伴随着短暂的间隔。飞行过程中,该鸟会发出“tjip tjip”的声音,同时也会偶尔发出“pit”、“tsip”或“chip”音符。

【繁殖习性】
桂红霸鹟繁殖季节一般在委内瑞拉北部为4月至5月,在阿根廷图库曼则可早至12月。它们使用由苔藓和地衣构成的杯状巢,将巢置于岩石缝隙、凹槽或树枝高处,巢距地面1至5米。一窝产2枚蛋,却详细繁殖过程与巢穴修建等处缺少记录。

【外型辨识】
视觉上较为突出,以其肉桂色下体、棕色背部和醒目的红褐色翼斑作为标志性特征,使其易于识别区分开同属内其他物种。不同亚种在颜色和细节上略有差异,圣玛尔塔山地区的亚种羽毛颜色最为鲜艳。

【保护状况】
根据IUCN(2009)名录,桂红霸鹟被列为无危(LC),其分布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如亨利皮蒂尔国家公园、坦比托自然保护区等,显示出这种鸟类较高的适应性,能够在部分森林被砍伐的地区生存。

【地理分布】
桂红霸鹟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至阿根廷西北部,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它们常栖息于云雾林边缘和山地森林,偶尔进入木地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