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e Crag Martin
English name:Pale Crag Martin
Scientific name:Ptyonoprogne obsoleta
【简介】
灰喉燕(英文名:Pale Crag Martin,学名:Ptyonoprogne obsoleta)属于雀形目的燕科岩燕属,主要栖息于北非、西亚以及巴基斯坦等地区。
【外形特征】
灰喉燕体型较小,约12-13厘米长。其羽毛以坚果色为主色调,胸部上半部分及翅膀内侧较浅淡。黑色的小喙配以棕色的眼睛和棕色腿。尾部在飞行时尤为显著,除中心两条和最外侧两条尾羽外,其余短尾羽的尖部有白色斑点。
【生活习性】
灰喉燕适应性强,栖息于悬崖、峡谷和洞穴等海拔至3700米以上的环境中,并常见于有岩石或建筑物低海拔地区。它们在非繁殖季节迁移到海拔更低的地方或进行短距离迁移以寻找丰富的食物来源。除了自然建筑外,它们还会利用人类增设的建筑物如房屋筑巢。
【鸣叫特征】
原文中未提及关于灰喉燕的具体鸣声特征。
【繁殖习性】
灰喉燕通常单独筑巢,但也可能与其他几只共同构成相对松散的生活群落。雌雄鸟一起协作收集泥渣凝固为巢体,并在其上铺以少量柔软材料如羽毛和干草碎布。巢穴安置于石缝、屋顶等多种位置,并且下季繁殖时可重复再利用。
【外型辨识】
灰喉燕的尾部特征是明显区别于其他非洲岩燕、沙燕、岩燕等浅色岩燕的关键特征之一,其尾巴上的白色斑点比岩燕更为显著。同时,上体及下体也较纯色岩燕更亮白且比沙燕壮实。
【物种区别】
灰喉燕与纯色岩燕的分布范围在巴基斯坦有重叠,但灰喉燕倾向于高海拔地筑巢,而纯色岩燕则倾向于低海拔地区。此外,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可能会形成多达300个个体的群落,主要集中在农田、湿地、污水处理厂及其他食物供应丰富的区域。
【保护状况】
灰喉燕已纳入IUCN红色名录级别-无危物种,表明该种群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分布较为稳定。
【地理分布】
灰喉燕广泛分布在北非和中东地区至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尤其在沙漠地带生活。某些地区的灰喉燕会前往亚丁湾过冬。值得注意的是,P. f. peloplasta与纯色岩燕的分布区域有重叠,但具体区别未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