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cated Wren-Babbler
English name:Falcated Wren-Babbler
Scientific name:Ptilocichla falcata
【简介】
菲律宾地鹛属于雀形目幽鹛科地鹛属的中等体型鸟类。
【外形特征】
菲律宾地鹛的平均体长约19至20厘米,全身背部和腹部多为黑色且带有长而明显的白条纹,头部则呈橙色,形成鲜明对比。它具有较长且直的黑色尖钩状喙,尾巴相对较长。整体羽毛较为细长、松散,翅膀和尾巴呈红褐色,拥有淡栗色调。具体外观特征包括:
- 头顶和颈背为栗棕色
- 前额、眉纹和颈部侧面呈淡栗色
- 眼前区和耳羽为深棕色
- 下颊纹白色,面颊纹黑色
- 虹膜颜色为榛色至深棕色
- 喙为黑色且基部带暗角质色,下嘴部分为暗角质色
- 腿色为深棕色至角棕色
- 两性无显著差异,幼鸟特征未记录
【鸣叫特征】
菲律宾地鹛的鸣叫声通常为上升或下降的长哨音交替,如“puuuuui!piuuuuu!”或更快的重复短语“chooit chi-peeet!”以及其他哀怨波动的哨音如“hiuuu-hoo’oo”。
【生活习性】
该物种是地面至低灌木林层常见的秘密型觅食者,常在接近溪流或山脊处的林中活动。喜欢大胆穿梭于密集灌木丛或倒下树木之间,以蝎子、昆虫及浆果为食。其生活范围在区域上较为固定,通常会贯穿全年占据一定的领域。
【繁殖习性】
繁殖记录显示在1月,而10月和11月记录有发育不良的生殖腺。此外,关于繁殖行为的具体信息有限。
【地理分布】
菲律宾地鹛仅分布于菲律宾西南部的巴拉望岛及Balabac岛。该物种主要栖息于热带湿润的低地原始森林,包括溪流、沟谷、山脊,有时也会在竹林中出现,活动范围可达到800米的高度。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认定菲律宾地鹛为易危物种(Vulnerable, VU)。尽管过往记录中该物种在某些地区相对常见,近年来其种群密度和分布地点数量均出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