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headed Fruit Dove
English name:Pink-headed Fruit Dove
Scientific name:Ptilinopus porphyreus
【简介】
粉红颈果鸠,学名为Ptilinopus porphyreus,隶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的色彩斑斓的小型鸽类。该物种分布于苏门答腊、爪哇及巴厘岛的山地森林中,通常栖息于海拔1000至2200米的高度。
【外形特征】
雄鸟头部、颈部及喉咙呈醒目的紫粉色,胸部中部深为红色,周围有白色的条纹环绕,边缘带有一种绿黑色的光泽。背部为绿色,翅膀与外侧次飞羽呈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调。腹部为淡灰色,尾下覆羽为黄色,中央尾羽橄榄绿色,两侧尾羽则为绿黑色,并带有灰色横带。喙呈绿色,脚呈粉红色。雌鸟的色泽稍微淡一些,头部与胸部的粉红色调略显淡薄,胸部白色条纹也变得模糊。而幼鸟则全身呈现绿色羽毛,边缘带有轻微的黄色,并随其成熟,黄色逐渐消退。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方式较为独特,为短暂的低沉呼噜声,持续时间约为3.5至5.5秒,间隔明显。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还会听到呼噜后跟随的一串快速、气泡状短音,这些短音的音调稍低一些。
【生活习性】
粉红颈果鸠倾向于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橡树月桂及其他森林地带。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偶尔也会成群,在树上觅食时会上下穿梭。食物主要由无花果和小浆果构成。在繁殖季节从10月至11月,而主要繁殖期从3月至5月。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可能从10月至11月初步显现,但这主要发生在3月至5月的旱季初期。巢穴较为简单,由树枝搭建而成,通常位于树干离地面5至6米的高度,一般每次产卵一枚,偶尔会有三枚。孵化期为20天左右,雏鸟在离巢方面通常需要15至16天。
【外型辨识】
雄性粉红颈果鸠凭借其醒目的紫色头部与黑白条纹胸带,再加上特有的绿色背部,易于辨识。而雌性和幼鸟则颜色更为清淡,需要通过脸部和胸部浓淡来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粉红颈果鸠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粉红颈果鸠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岛的高山森林,但仅限于海拔至少2000米的地区。其具体的地理范畴涉及中国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巴厘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具体所在分类位置如下:
- 鸟纲
- 今鸟亚纲
- 今颚总目
- 鸽形目
- 鸠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