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u Fruit Dove
English name:Palau Fruit Dove
Scientific name:Ptilinopus pelewensis
【简介】
帕劳果鸠(学名:Ptilinopus pelewensis),又称帛琉果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的一种鸟类。它特有繁殖于帕劳(位于太平洋加罗林群岛西部,属于密克罗尼西亚西部),被帕劳人民尊为国鸟。
【外形特征】
帕劳果鸠的头部、颈部和胸部为灰色,头冠呈现鲜艳的紫色,并有一条黄色边缘线。腹部有橙色带状斑纹,逐渐转变为黄色。背部、翅膀和尾巴则为深橄榄绿色,尾部的末端有黄色标记。喙呈暗灰色,末端带有绿色,腿的颜色为深红色。两性没有显著的外形区别,雌雄皆相似,而幼鸟则缺少紫色头冠,上半身呈现绿色,边缘黄色,下半身则为黄色。
【生活习性】
帕劳果鸠栖息于广泛的森林环境中,尤其在树冠层觅食,偶尔也会到灌木或低矮植被中寻找食物。以果实为主食,胃中曾发现未破裂的Pinanga insignis果实。虽主要在高处树冠层活动,但也能在更低处搜寻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帕劳果鸠活跃且频繁地鸣叫,即便在夜间亦然。这一物种的典型求偶叫声由一系列韵律性的双音符组成,开始时由2至3个音符构成,随后是18至25个音符的重复序列,音调逐渐减弱,整个过程约持续8至11秒。每个音频包含一个较为微弱的音符,紧接着是一个较长的咕咕声,后者短促,且常带有夸张的滑音结束。
【繁殖习性】
筑巢和孵化的记录显示,巢穴一般是在9月建造的脆弱枝条平台上,分布于树上或灌木丛中。雌鸟产一枚白色蛋,但进一步的孵化细节尚不详。保护措施实施以来,数量逐渐恢复,但偶尔仍遭受意外猎捕,特别是在猎人追逐更为罕见的密克皇鸠时。
【保护状况】
据IUCN的评估资料,帕劳果鸠的生存状态为无危(LC)。放现代普查数据示,它们在如帕劳的大多数岛屿上数量众多,1991年估计总数量超过45,000只。在过去,过度狩猎曾一度令其数量下降,但现今的保护法律使得这一趋势得到遏制。
【地理分布】
帕劳果鸠广泛分布于帕劳群岛中的各个岛屿。这些岛屿栖息环境中占据了大多数跨国栖息地,它们最为常见的是在森林植物区,显示出其栖居环境范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