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Ptilinopus > Black-naped Fruit Dove
Black-naped Fruit Dove

Black-naped Fruit Dove

English name:Black-naped Fruit Dove

Scientific name:Ptilinopus melanospilus

【简介】
黑项果鸠,正式名称为Ptilinopus melanospilus,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的中等体型鸟类。其分布广泛,遍布印尼、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低地和山地森林区域,尤其是爪哇、小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南部的低地及山林地带。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约为24厘米,头部银灰色,颈后为黑色,喉部有黄色斑块,体绿色或黄绿色,下胸部为黄色,尾下覆羽为亮红色,部分较短的尾下覆羽呈黄色或有红色尖端。喙和脚均为红黄色。
**雌鸟及幼鸟**:全身颜色为绿色,只有雌鸟尾下覆羽为红色或黄色,翼羽及下腹部边缘有黄色带。幼鸟与雌鸟类同,除了羽毛边缘更显黄色。

不同亚种间在体型和颜色上有细微差异,主要表现为腹下部的橙黄色或黄色。

【生活习性】
黑项果鸠常栖息于森林、林缘,或开阔地区的灌木丛及树林中。经常出现在农田、郊区公园、花园和海岛上的红树林。通常在海拔0至800米之间,但在苏拉威西中部,其分布海拔可达到1600米。飞行迅速,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其主要食物为果实与浆果,通常成对或最多八只的群体在榕树或其他植物上觅食。

【鸣叫特征】
广告叫声为连续的双音组合,有时先以几声单独的咕咕声作为开场。首个音节较长且多变,约为0.6至0.8秒;第二音节较短而滑润,形成“ooouah.wuh...ooouah.wuh...”的韵律。此外,还会发出连续的单音咕咕声,但是否反映不同地理区间的差异尚无可考。

【繁殖习性】
筑巢时间记录最早出现在2月至9月,以及12月(爪哇;布顿岛9月,苏拉威西托吉安群岛5月)。鸟巢一般置于树冠较低的位置,以树枝筑成的简易平台形态。产白色的卵一枚。在人工圈养环境下,孵化期约为18至26天,雏鸟出巢需要8至14天。

【外型辨识】
雄鸟的黑色颈后斑块及黄色的喉部斑块,以及雌鸟尾下覆羽的红色及翼羽周边的黄色,都是识别该物种的关键特征。与同属其他果鸠相比,其色彩组合独特,易于区分。

【保护状况】
该物种现列为IUCN濒危等级中的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黑项果鸠广泛分布于远东及澳新界,覆盖爪哇岛、小巽他群岛西部及中部岛屿、印尼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