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let-breasted Fruit Dove
English name:Scarlet-breasted Fruit Dove
Scientific name:Ptilinopus bernsteinii
【地理分布】
红胸果鸠(Ptilinopus bernsteinii)主要分布在印尼北部的摩鹿加群岛,包括Obi、Halmahera和Bacan等岛屿,并且栖息在低地至山地森林环境里。
【简介】
红胸果鸠(英文名:Scarlet-breasted Fruit Dove,学名:Ptilinopus bernsteinii),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的一种鸟类。本物种由Hermann Schlegel于1863年基于其收藏者Heinrich Agathon Bernstein命名的样本标本而得以界定。
【外形特征】
红胸果鸠呈中等体型,体长可达28至29厘米,拥有较长的尾部。全身主要呈丰富的绿色,头部为淡黄灰色,向颈部绿色逐渐过渡。雄鸟的下胸特有显著的红色胸斑,而雌鸟则无此特征,同时雌鸟头部呈现灰绿色。腹部为深金色,翼下的覆羽为金黄色,尾下的覆羽为栗色。
【鸣叫特征】
该鸟种的叫声特征在于间隔重复的双音节,音调大体一致,其模式为短音后接长音,可以描述为‘hu..whuUUuh’。
【生活习性】
红胸果鸠主要栖息于原始森林、次生林和密集的竹林等环境中,从低地到高山都有其活动踪迹,海拔高度在180米至2150米范围内均有分布。它们通常是树冠层和林下层的食物觅食者,以树木和藤蔓的果实为食。
【繁殖习性】
红胸果鸠的繁殖季节通常出现在3月、7月、8月和9月。其巢为典型的鸽子型平台结构,使用树枝制作,巢的高度通常介于1到2.5米之间。常见于蕨类植物叶片、小树甚至棕榈叶中。它们的每窝通常产一枚白色卵,由双亲共同孵化。
【外型辨识】
与其他果鸠种相比,红胸果鸠的尾巴更长,雌鸟可以通过其灰绿色头颈及缺乏红色胸斑来进行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10年发布的红色名录,红胸果鸠属于“无危”类别(IUCN: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