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necked Aracari
English name:Black-necked Aracari
Scientific name:Pteroglossus aracari
【概述】
黑颈簇舌巨嘴鸟(Pteroglossus aracari),又称黑颈羽毛球嘴鸟,属于巨嘴鸟科簇舌巨嘴鸟属。该物种分布在南美洲东北部和东部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外形特征】
黑颈簇舌巨嘴鸟体长约43至46厘米,体重为177至325克。成鸟的头部、颈部、喉部和耳羽均为黑色;背部呈橄榄绿色,臀部鲜红,腹部为黄色,下胸部有一宽大的红带,大腿呈绿褐色。喙的顶部呈象牙白色,底部为黑色,并基部有一条白色的垂直线条。幼鸟羽毛较暗淡,颜色也较淡,喙呈棕色且缺乏白色基部线条。
成鸟的头部和颈部更加明显,橄榄绿色背部与下部黄色及红色的辨识度较高。双眼圆大,喙特征显著,顶部象牙白,下半部黑色。成鸟和幼鸟在外形上存在差异。
【生活习性】
黑颈簇舌巨嘴鸟栖息在各类光线充足的森林区域,如湿热森林、沙丘森林和果园。常见于低地森林的边缘地带,栖息海拔范围为海平面至约600米,在委内瑞拉可达1000米。黑颈簇舌巨嘴鸟常集群活动,群体数量最多可达6只。食性较为广泛,主要以果实、种子及昆虫为主,偶尔捕食小鸟及雏鸟。
【鸣叫特征】
叫声长短不等,通常为“tsee-eet”至“sneet”,持续约一秒,有时延长为“tseeeeeee-it”。还可能发出“bdd-dddit”的声音,可能是叫声或用喙碰撞所致。
【繁殖习性】
黑颈簇舌巨嘴鸟的繁殖季节一般在11月至8月,南部则为9月至2月。繁殖期间,鸟群通过展示来确定配偶,包括摇臀、甩头、鞠躬和翘尾等行为。它们一般筑巢于废弃的啄木鸟洞内部,巢穴由双方共同修筑。繁殖时,每次产卵2至4枚,并由双方共同孵化,孵化期大约16至17天。雏鸟在逼近野鸟出壳时口唇及爪围成窝,满40天左右离巢独立,一段时间后,禽群将离巢迁移。
【外型辨识】
黑颈簇舌巨嘴鸟的黑色头部和颈部、橄榄绿色背部、下部黄色及红色带以及鲜红色臀部是其主要特征。喙的象牙白色顶部和黑色底部形成鲜明对比。
【保护状况】
该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等级)和CITES附录Ⅱ中。虽然一些区域存在非法狩猎活动,但它们在委内瑞拉Imataca森林保护区、El Dorado,以及巴西的Rio Doce州立公园、Sooretama生物保护区和Parque Estadual da Pedra Talhada等保护区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地理分布】
黑颈簇舌巨嘴鸟分布在南美洲东北部和东部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