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aiian Petrel
English name:Hawaiian Petrel
Scientific name:Pterodroma sandwichensis
【简介】
夏威夷圆尾鹱,英文名称为Hawaiian Petrel,属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这种大型鸟类以深灰色和白色为主,头部具有复杂花纹,主要栖息在夏威夷群岛的山脉地区。其分布地包括Kaua'i、Moloka'i(曾经)、Lana'i、夏威夷茂宜岛和夏威夷岛。
【外形特征】
夏威夷圆尾鹱平均身长43厘米,翼展可达98厘米,翅膀长度约为304毫米,体重约为434克。它的翅膀和尾巴相对较长且尖锐。其中,头部具有一条黑色兜帽,向下延伸到眼下方,形成部分项圈,与白色的前额、脸颊、下方区域和喉咙形成强烈的对比。上体颜色呈现均匀的暗灰黑色,翼尖和尾巴为黑色,有时可见狭窄的白色线条沿着臀部两侧。活鸟的上体色彩更深,呈现为深灰色,而博物馆标本则显现出暗丝绒般的棕色。下翼为白色,边缘与对角线上的黑色条纹从覆羽延伸至近翼基部。腋下有小块黑斑,但在野外难以辨认。下体全为白色。腿和脚呈现出肉粉色,远端三分之二处为黑色的脚蹼。眼睛虹膜在雏鸟时期为黑色,待雏鸟离开巢穴时变为深棕色;喙为黑色。
【鸣叫特征】
这种海鸟的叫声包括长时间的低沉“uuuuu-wah-uuu”,同时还有各种尖锐或类似犬吠的声音。
【生活习性】
夏威夷圆尾鹱在夏威夷主群岛高的山脉地区筑巢,繁殖季节通常在夜间活跃。有时在黄昏时分可以从海岛上观察到它们。飞翔速度快,常伴有高弧度的转向。觅食时,它们的双亲白天出海觅食,夜晚则返回巢穴喂养雏鸟,将食物反刍喂给雏鸟。
【繁殖习性】
繁殖期自三月持续至十月。夏威夷圆尾鹱雌鸟通常产下一枚白色蛋。雏鸟孵化后,双亲通过反刍的方式喂食雏鸟,雏鸟体色呈炭灰色。繁殖期间,夏威夷圆尾鹱会返回到繁密的高山地区,保持隐蔽。
【外型辨识】
与Juan Fernandez白颈鹱(P. e. externa)相比,后者的下翼只有模糊或部分黑色条纹,在灰暗上体背景上出现显著的M字形图案,翅膀和尾巴不似夏威夷圆尾鹱那样窄而尖。留尼汪圆尾鹱在外观上与夏威夷圆尾鹱非常相近,但下翼图案有异,黑色条纹较短且不延伸至近翼基,头部颜色不如同种那么深黑。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夏威夷圆尾鹱被列为濒危物种(EN)。
【地理分布】
繁殖期间,夏威夷圆尾鹱主要分布在Kaua'i的山区。此外,Moloka'i、Lana'i、夏威夷茂宜岛以及夏威夷岛亦曾见其分布。非繁殖期间,该物种会迁往阿拉斯加及至美国俄勒冈州至加利福尼亚州之间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