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ROCELLAR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Pterodroma > White-necked Petrel
White-necked Petrel

White-necked Petrel

English name:White-necked Petrel

Scientific name:Pterodroma cervicalis

【简介】
白领圆尾鹱属于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区域,繁殖地包括新西兰的Kermadec群岛(尤其是Macauley岛),以及澳大利亚的Norfolk Island和Phillip Island。它们的非繁殖季分布范围则从澳大利亚东南部扩展至日本东南部和太平洋中部。

【外形特征】
成年白领圆尾鹱的体长约为43厘米,翼展可达100厘米,体重介于380至545克之间。其独特的特征是拥有黑色的帽状头部,鲜明的白色颈环,深灰色背部以及大部分白色下翼。雄鸟与雌鸟在外表相似,但幼鸟在羽毛磨损后可能显得暗淡一些。它们的羽毛基部为白色,带有黑色底纹,额头尤为明显。上体颜色为灰或褐色,下体则为白色,部分还呈现灰色颈圈。喙、腿和脚的颜色分别为黑色、浅粉色和黑色。

【生活习性】
白领圆尾鹱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海域,尤其偏爱上升流区域,通常不临近陆地,但繁殖季节例外。它们以鱿鱼、飞鱼或者甲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为食,捕食方法包括表面捕食、拍水和越过水面捕猎,有时也在空中追逐猎物。

【鸣叫特征】
白领圆尾鹱的两种主要叫声是,在空中飞行时发出快速重复的“te-te-te...”或“ka-ka-ka...”,以及从地面发出的更长的“kukooowik-ka-ka-ha”或其变体。瓦努阿图圆尾鹱的叫声则描述为快速减速的“kek-kek-kek-kek-kek-kek”和拉长的“toooooo-wit”。

【繁殖习性】
白领圆尾鹱的繁殖期间从每年的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卵的孵化期通常从2月末开始,到5月至6月间幼鸟离巢。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常常选择群居,并与黑翅圆尾鹱和楔尾鹱共同繁殖。繁殖地点多在洞穴中或在Phillip Island的岩石缝隙和稀疏植被下的成熟橡树下。

【外型辨识】
与瓦努阿图圆尾鹱相比,白领圆尾鹱的翅膀内侧及其基部和部分初级飞羽有更宽的白色区域。瓦努阿图圆尾鹱具有更暗的上体和尾部上覆羽、更长的下翼暗带、较暗的翼前方边缘和更宽的下翼尾缘。

【保护状况】
白领圆尾鹱的保护级别为易危(VU),意味着其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即便Macauley岛上存在太平洋鼠(Rattus exulans),白领圆尾鹱的繁殖成功率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整体来说,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较为稀缺,需要持续监测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