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derson Petrel
English name:Henderson Petrel
Scientific name:Pterodroma atrata
【简介】
亨氏圆尾鹱(学名:*Pterodroma atrata*),是一种中型的鹱科鸟类,属于圆尾鹱属。其体长平均为37厘米,体重约为320克,翼展可达90至97厘米。
【外形特征】
全身呈现均匀的灰褐色,腹部颜色较淡,面部羽毛尖端灰白形成斑驳外观。它拥有明显的下翼白色条纹,从身体延伸至肘部,初级飞羽和大覆羽银白色。虹膜深色,喙为黑色,腿粉色,脚趾外侧黑色。
【生活习性】
觅食于开阔的海洋,以乌贼及其他头足类动物为主,偶尔捕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在非繁殖季节,这些鸟类广泛游荡在太平洋区域,可能出现在中美洲沿海地区。
【鸣叫特征】
发出的一系列低沉呻吟声、咩叫声逐渐加快的系列鸣叫声中,具有每秒约12个音节,持续数秒的特征特点。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通常在Henderson岛上密林中和Moto Nui岛上的亚热带灌木丛筑巢。在繁殖季节全年存在,但6月至7月为高峰期。它们会在地面的小凹陷处筑巢,每窝仅产一枚光滑的白色卵,孵化期尚不清楚,但幼鸟至少需要90天才能完成离巢,离巢时体重可达320克。
【外型辨识】
与许多其他圆尾鹱的区别在于翅膀比例、脸上的斑点分布、腿的颜色,以及喙、头和翅膀的比例。与克岛圆尾鹱相比,它们缺乏上翼白色主羽轴;与棕头圆尾鹱相比,胸部较为丰满,脸部颜色也更浅;与信使圆尾鹱相比,亨氏圆尾鹱的下翼颜色对比度更高。
【物种区别】
这种鸟类与许多其他圆尾鹱的区别在于翅膀比例、脸上的斑点分布、腿的颜色,以及喙、头和翅膀的比例。与克岛圆尾鹱相比,它们缺乏上翼白色主羽轴;与棕头圆尾鹱相比,胸部较为丰满,脸部颜色也更浅;与信使圆尾鹱相比,亨氏圆尾鹱的下翼颜色对比度更高。
【保护状况】
亨氏圆尾鹱被全球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濒危物种(EN)。根据1991年到1992年对亨德森岛繁殖种群的估计,当时数量约为16000对。经过修正和更新,每巢估计实际可达18668对,尽管种群繁殖数量在长时间内波动显示长期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亨氏圆尾鹱仅在太平洋的繁殖岛屿Henderson(皮特凯恩群岛中心)和Moto Nui (Eastern Is.) 波利尼西亚东南部繁殖。当它们不在繁殖季节潜水时,它们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复活节岛上也曾被看作它们的非繁殖地区,通常它们在孵化期间的活动范围距离亨德森岛可多达2,5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