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breasted Spurfowl
English name:Grey-breasted Spurfowl
Scientific name:Pternistis rufopictus
【简介】
彩鹧鸪(学名:Pternistis rufopictus),又称灰胸鹧鸪,主要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花彩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ctus)则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
【外形特征】
彩鹧鸪体长32至41厘米,雄性体重779至964克,雌性400至666克。其喉部和眼周裸露的红色皮肤以及红喙深灰足是显著特征。腹部两侧可见栗色、淡黄色和黑色斑纹。
花彩鹧鸪体长约31厘米,体重大约在242至340克。背部披羽黑色并带有白色斑点,臀部和上尾覆羽为黑色,下体呈掌褐色,有相同色斑,头顶部有黑、浅黄色及棕条纹。
【生活习性】
彩鹧鸪栖居在水分较少、多荆棘的平原与草原。它们倾向于白天在树上休息,黎明和傍晚时分到开阔地觅食。主要食物包括莎草根茎、种子(如草种)及昆虫(如蚱蜢和白蚁)。花彩鹧鸪偏好干燥的草地或灌木丛,常见于河流旁的小溪丘陵景观,偶尔也生活在旱季的灌木丛或干燥的草原地区。
【鸣叫特征】
彩鹧鸪通过一系列逐渐变弱的沙哑“kreaaak”音调鸣叫来发声。花彩鹧鸪的高音叫声尖锐刺耳,而非常见低调发起警报。
【繁殖习性】
彩鹧鸪在雨后及旱季期间繁殖,通常于2月到4月及6月至7月间进行,实行一夫一妻制,特点是领地性较强。它们筑巢于高草丛的凹处,使用草和羽毛裱衬,每窝产卵4至5个,孵化后的小鸟有宽大的褐色条纹和淡黄色的下体。
花彩鹧鸪的繁殖季节始于第一场雨到来之后。通常于3月至6月,在斯里兰卡和印度中部繁殖季分别为4月至6月及直到9月。它们在地上构筑巢穴,通常覆盖草叶,每窝产4至6枚橄榄棕色的卵。
【外型辨识】
彩鹧鸪喉部和眼周裸露的红色皮肤以及红喙深灰足是显著特征。
花彩鹧鸪腿红且无距。
【保护状况】
彩鹧鸪总体属于无危状态(IUCN:LC),但在人类扩展耕作和放牧地区数量减少。花彩鹧鸪同样列为无危物种,但由于栖息地退化以及过度捕猎,数量有轻微下降。
【地理分布】
彩鹧鸪主要分布在非洲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东南地区;花彩鹧鸪则分布覆盖从印度到斯里兰卡的干旱地区,包括干旱灌木丛和海拔1500米以上干燥的草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