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necked Spurfowl
English name:Yellow-necked Spurfowl
Scientific name:Pternistis leucoscepus
【简介】
黄颈鹧鸪(英文名:Yellow-necked Spurfowl,学名:Pternistis leucoscepus)属于鸡形目雉科鸡鹧鸪属。该物种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鹧鸪,以其醒目的黄色颈斑命名。
【外形特征】
黄颈鹧鸪体长约33-36厘米,雄鸟体重615-896克,雌鸟体重400-615克。主要体征包括橙红色的裸露皮肤环绕眼睛,颈部有显著的黄色裸露皮肤区域。翅膀的外侧羽毛上有一些大块的颜色斑点,飞行时尤为醒目。喙为黑色,雄鸟有两根后脚刺,而雌鸟比雄鸟平均小一些。幼鸟的体色比成鸟淡,翅膀和头部有灰色和白色的条纹,上体通常有淡褐色的斑纹,下体有灰色为底的白色纹路,面部和颈部的皮肤则颜色较浅。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非洲的各类开阔草原环境,尤其偏爱有Acacia/Commiphora灌木丛和混合草本的生境。年降水量保持在200-400毫米之间,海拔最高可达2400米。觅食活动通常在清晨时展开,共时可搜寻较远的地点。主要食物为莎草块茎,占食物量的50%以上。此外还摄食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及一些昆虫,如白蚁,进食量在雨季后以草本植物种子为主。
【鸣叫特征】
其典型的鸣叫声为一系列粗糙的“kreaaak”音符,逐渐减弱的声音序列。
【繁殖习性】
繁殖活动通常在雨季结束后开始,以符合新生儿在较凉爽干燥的季节中生存的最佳条件。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北部,筑巢主要在5月到7月份进行,但是全年每个月份都有记录到繁殖活动。巢穴是一个简单坑洼,内部铺设少量的草和羽毛。每个繁殖周期通常产蛋数量为5枚。鸡蛋呈奶油色至浅粉色,表面有深色斑点,尺寸大约为43-47.3毫米×32-37.8毫米,单个鸡蛋约重31克。孵化期一般持续18-20天,出生24小时后,雏鸟就能自行行走,并将与父母共同生活直到成年体型。幼鸟的初级飞羽约在4至6周间长成,而脚后的刺在大约18周时开始生长。
【外型辨识】
通过其独特的黄色裸露颈皮肤,很容易识别黄颈鹧鸪与其它鹧鸪种类区别。与红喉鹧鸪相比,黄颈鹧鸪喙部呈黑色;而与彩鹧鸪相比较,后者眼周无黄色裸皮。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的分布及数量情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但数量被认为正在下降,人类过度狩猎已成为主要威胁因素。
【地理分布】
黄颈鹧鸪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厄立特里亚、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东北地区、乌干达以及南苏丹南部,其中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