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pperton's Spurfowl
English name:Clapperton's Spurfowl
Scientific name:Pternistis clappertoni
【简介】
红眶鹧鸪(英文名:Clapperton’s Spurfowl,学名:Pternistis clappertoni)属于鸡形目雉科彩鹧鸪属,具备独特的红眶特征,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东北部。
【外形特征】
红眶鹧鸪中等体型,背部和颈部以及下体部分布满了黑色和淡色斑点,眼周带有大面积红色裸皮。雄鸟体重450-604克,雌鸟300-530克,身长32-35厘米。雄鸟有两枚尾刺或者一只,而雌鸟可能有一或无。喙为黑色,基部略带红色,虹膜为棕色,腿为红色。幼鸟的眼圈裸皮不明显,上体上的纹理较淡且不清晰。而成鸟的白色喉部和前颈更为显著。不同个体之间在颊须纹的有无以及下体棕色标记的深浅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鸣叫特征】
这一物种早晨和傍晚最活跃,常从低矮的树或者白蚁丘的顶上发出鸣叫,叫声粗糙而尖锐,常重复数次,在远处也能清晰听到。它们的哨声通常是由两音节组成的。
【生活习性】
红眶鹧鸪栖息在半干旱的大草原、开阔的灌木林地及沙质地,有时也能在沼泽边缘或农田上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以种子、浆果、小型昆虫和小软体动物等为食。冬季是在干旱夏季初期或冬季降雨后进行繁殖。偶尔会形成小规模(20只左右)的群体。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马里和苏丹通常为8月至9月,乍得为2月和7月至9月,尼日利亚为2月至3月,而埃塞俄比亚则可能在1月至2月及7月至12月。它们可能是一夫一妻制。通常会在地面的隐蔽处筑巢,产卵数尚不清楚,但曾有记录在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巢中发现了九枚卵。卵的颜色从脏白色到黄褐色不等。
【外型辨识】
繁殖期内避免与身边的相似物种(如海氏鹧鸪)混淆,它们在整体上更苍白,喙部也主要呈现黑色并带有更多的红色。
【保护状况】
红眶鹧鸪的生存状况归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无危”。
【地理分布】
该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多个地区,包括马里东部、尼日尔中部、尼日利亚东北部、喀麦隆北部、乍得中南部、苏丹南部、乌干达北部和东部、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