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rruping Wedgebill
English name:Chirruping Wedgebill
Scientific name:Psophodes cristatus
【简介】
东啸冠鸫(英文名:Chirruping Wedgebill,学名:Psophodes cristatus),属于雀形目啸冠鸫科啸冠鸫属的鸟类。它们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中东部的低矮灌木丛地带,例如蓝布什和金合欢树丛中。
【外形特征】
东啸冠鸫体型丰满,体长约19.5至20厘米,体重约39至42克。其显著的特征是灰褐色的体色搭配暗色尾巴和白色的翼带,头部拥有一顶向前弯曲的小羽冠。雌雄相似,而幼鸟体色更淡、羽毛蓬松,二级飞羽和上翼覆羽边缘呈淡肉桂色,喙为淡色;幼鸟喙为角棕色,二级飞羽和翼覆羽边缘颜色更加淡。
【生活习性】
此鸟种主要栖息于低矮灌木丛中,特别喜欢蓝布什和金合欢树丛。它们也倾向于在靠近沼泽和水道的密集植被区域生活,虽然具体生活习性尚未完全探究,但据观察它们并无大规模迁徙的习惯。东啸冠鸫以昆虫和一些种子为食,也会独自或小群体觅食,有时还会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
【鸣叫特征】
东啸冠鸫以其独特的“chirruping”声音而著称,其叫声由一或两个快速音符开始,然后紧随一段快速下降的颤音构成,重复频率较高。该叫声是识别东啸冠鸫与其他种类的重要依据。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7月持续至次年的3月,多数产卵时间为8月至12月,具体时期或受降雨量影响。每繁殖季可产一窝或以上的卵,巢为开放杯状结构,由小树枝构成,有时掺杂着草、根茎和枯干茎,巢内部铺垫有草和根,敞口巢直径大约12.7厘米至13.3厘米,高6.4厘米至7.6厘米,内径约为6.4厘米至7厘米,巢深3.8厘米至5.1厘米。巢被置于灌木或树杈分叉处,或槲寄生丛中0.45米至4.6米的植被内,平均高度为1.5米。每次产2或3枚蛋,蛋呈浅蓝绿色,涂抹着小而深的点、斑点、污渍和条纹;平均大小为24.8毫米×17.7毫米。孵化期一般为14至17天,孵化由雌雄共同参与;雏鸟阶段每日喂食直至长成。
【外型辨识】
东啸冠鸫与西啸冠鸫在外观极为相似,可通过其独特的“chirruping”叫声辨别,该叫声具有重复的特征。除此之外,东啸冠鸫的胸部有淡色条纹,而尾巴较长。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东啸冠鸫的保护状况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东啸冠鸫分布于澳大利亚中东部地区,包括昆士兰州西南部、南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新南威尔士州的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