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ed Lorikeet
English name:Varied Lorikeet
Scientific name:Psitteuteles versicolor
【简介】
丽色鹦鹉(英文名:Varied Lorikeet,学名:Psitteuteles versicolor)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红额鹦鹉属的唯一物种,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
【外形特征】
丽色鹦鹉是一种小型鹦鹉,体长约19厘米,重约51-62克。其喙为橙红色,头部拥有一顶红色帽状斑纹,额部至中冠红色,周围有黄色条纹,眼眶裸露部分是白色的。耳羽簇为黄色,头部其他区域呈蓝绿色,胸部和腹部则为淡紫色和浅绿色,带有细窄的黄色条纹。背部和翼覆羽带有黄色条纹,翅膀和尾羽较暗绿。雌鸟颜色较暗,头部和胸部的红色较少。幼鸟全身颜色更深,头顶大部分为绿色,喙为褐色。
【生活习性】
丽色鹦鹉栖息于桉树森林,主要食用血木桉(Eucalyptus terminalis)、大血木桉(E. polycarpa)、四孢桉(E. tetradonta)和有绒桉(E. pruinosa)的花粉和花蜜。此外,它们也食用纸皮树(Melaleuca leucodendron)、棉树(Cochlospermum heteronemum)、Bauhinia树和Grevillea pteridifolia的花朵。
【鸣叫特征】
丽色鹦鹉的最常见叫声是尖锐的“shreet!”音。无论飞行还是栖息,这种叫声都常见。当鸟群飞行时,可以听到连续的嘈杂尖叫声。
【繁殖习性】
丽色鹦鹉的繁殖期为4月至8月,但有全年记录的繁殖时期。丽色鹦鹉在树洞或树干的空腔中筑巢,巢位较高。每次产卵2-5枚,圈养条件下孵化期约20-23天,幼鸟在孵化后40天左右成长。
【外型辨识】
红帽区域及其蓝色的面孔标记、蓝绿色头部和黄色条纹是丽色鹦鹉的显著特征,便于与同类其他鹦鹉区别开来。雌鸟和幼鸟因颜色更暗而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丽色鹦鹉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丽色鹦鹉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包括金伯利区至北昆士兰(西开角半岛以西)的森林、湿地和草原。在其繁殖区域与非繁殖区域有重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