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s's Fig Parrot
English name:Edwards's Fig Parrot
Scientific name:Psittaculirostris edwardsii
【简介】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学名:Psittaculirostris edwardsii),也称作爱氏果鹦鹉,是一种原生于新几内亚东北部的中型鹦鹉。它们栖息在潮湿的低海拔森林、开阔林地以及相关边缘地带。主要食物包括无花果、花蜜以及其他果实,偶尔也会以昆虫为食。
【外形特征】
成年爱氏果鹦鹉体长约为18厘米,体重约105克。它们体色主要为鲜绿色,头顶至后颈为黄绿色,眼周则为深蓝色或黑色。面部呈现鲜艳的红色脸颊和黄色耳羽,飞羽内侧夹有红色斑点,喉部覆羽深蓝色。雌鸟和雄鸟极度相似,但雄性胸部及腹部为红色。亚成年鹦鹉脸红部分呈现黄色,随年龄增长逐渐转变为红色。
【生活习性】
这些鹦鹉常单独或以小群出现于果树周围,偶与果鸠、吸蜜鸟等其他几种鸟类共同觅食,尤其喜爱果实丰富的树木。生性活泼、喜爱吵闹,通常成对活动。
【鸣叫特征】
爱氏果鹦鹉在飞行和栖息时会发出“screeett”或“zseet”声音,有时也发出尖锐的“ks”声,类似于硬币掉落时产生的声响。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大致于1月至5月间。它们建造的巢穴位于高大树木中的空洞内。一窝通常产出2只鸟蛋,孵化期约为19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时两个月。
【外型辨识】
爱氏果鹦鹉因面部红色和胸部紫色带的独特特征,易于与萨尔瓦多果鹦鹉区分。后者缺乏这些识别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爱氏果鹦鹉被列为低危(LC)物种。尽管历史上曾因贸易遭受威胁,特别是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印尼出口2851只。之后欧盟禁止了这种鹦鹉的商业进口,以保护这一物种不再受到贸易的侵害。
【地理分布】
爱氏果鹦鹉的自然分布范围目前局限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特定地区,从查雅普拉(Jayapura)东部至莫雷贝省(Morobe)等区域均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