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headed Parakeet
English name:Grey-headed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Psittacula finschii
【简介】
灰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finschii,属于鹦形目鹦鹉科鹦鹉属。它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从印度东北部一直到越南,常见于开放森林、种植园、花园及农田边缘。
【外形特征】
灰头鹦鹉体长一般为36至40厘米。雄鸟头部呈深灰色,有一圈细黑项圈,并在喉咙处形成圆颊外观;雌鸟头部颜色较浅,通常没有独有项圈。两性皆有鲜艳的红色喙和蓝色尾尖。它们的上体呈绿色,翼下覆羽则带有深蓝色。幼鸟整体为绿色。
【鸣叫特征】
灰头鹦鹉的常见鸣叫声是一声特有的尖锐上升哨音“pweEEh!”。在停留或飞翔时还会发出一种带有颤音的短句子。被饲育的幼鸟往往发出短暂、高音且金属般的叫声寻求喂食。
【生活习性】
灰头鹦鹉通常栖息于海拔600至1200米的混生森林。它们主要食用草本植物的叶芽、樱桃果实、各种果实、种子和谷物。
【繁殖习性】
在缅甸中部和南部的繁殖季节为1月至3月。灰头鹦鹉通常选择距离地面约12米的树洞筑巢,每窝一般产卵4枚。孵化期约为19至20天,幼鸟在6至7周内就会出壳。
【外型辨识】
灰头鹦鹉与青头鹦鹉有相似之处,但体型较小,尾羽更长,头部皮肤颜色较淡,且上体具有较为明显的黄色调。雌雄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头部的色泽和是否有黑色项圈的明显差异。
【保护状况】
灰头鹦鹉被IUCN列为近危物种(NT)。CITES将其列为II级保护物种。在中国某些地区,它们相对常见;然而,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它们却较为罕见。
【地理分布】
灰头鹦鹉分布范围从印度东北部延伸至越南,包括阿萨姆邦、中国南部、缅甸、泰国及整个印度支那地区。在中国大陆,主要见于云南,而在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分布则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