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idae > Psittacara > White-eyed Parakeet
White-eyed Parakeet

White-eyed Parakeet

English name:White-eyed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Psittacara leucophthalmus

【简介】
白眼鹦哥(学名:Psittacara leucophthalmus),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卡拉锥尾鹦鹉属,是一种常见的中型鹦鹉,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区别于绯额鹦哥的显著特征是其白色裸露的眼环及前额无红色三角形标记。

【外形特征】
白眼鹦哥全长约32至35厘米,体重范围在100至218克。体羽主要为绿色,腹部颜色较浅,前额及额头有红色羽毛,眼睛周围裸露的部分呈现白色。翅膀折痕处和外侧的覆羽为红色,最外侧大覆羽为黄色。幼鸟通常缺乏成鸟翅膀上的红色斑块。此外,白眼鹦哥分为三个亚种:callogenys体型较大、色泽较深;nicefori则具有红色额纹。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栖息于森林边缘、稀树草原、次生植被、落叶或河岸树林、毛里塔尼亚棕榈林、季节性泛滥的河岸森林及其雨林中的空地。常见于低地,但在玻利维亚海拔可达2500米。通常组成6至10只的小团体,有时甚至会聚集高达一百只,有春季迁徙习性。

【鸣叫特征】
白眼鹦哥的叫声高而刺耳,包括尖锐的“吱吱”声,并在群聚时发出连续的叽叽喳喳和尖叫声,表现出丰富的鸣唱曲目。

【繁殖习性】
白眼鹦哥繁殖时间因地而异。繁殖通常筑巢于树洞中,有时高达树冠,有时会选择棕榈树。每个巢穴产卵3至4枚,人工孵化大约需四星期,幼鸟六星期后方可离巢。

【外型辨识】
白眼鹦哥的显著特征是其白色裸露的眼环及前额无红色三角形标记。

【保护状况】
IUCN将白眼鹦哥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眼鹦哥广泛分布在南美大陆,从特立尼达岛至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和乌拉圭的区域均可见。在野外,白眼鹦哥主要以种子、水果、坚果和浆果等为食,偶尔也会到农区觅食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