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 Parakeet
English name:Mountain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Psilopsiagon aurifrons
【简介】
山鹦哥,又称Mountain Parakeet,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它们主要栖息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Puna区域的亚热带或热带高海拔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山鹦哥身长约18厘米,重约45克。雄鸟头部、肩部、背部和尾部呈现绿色,主翼羽外侧有蓝边;脸、喉部到胸部为黄色,逐渐过渡成腹部的黄绿色。雌鸟类似雄鸟,但额部黄色;幼鸟形态接近雌鸟,尾羽较短。亚种margaritae两性均类似aurifrons雌性鸟,但体型较大,尾短,嘴呈灰色;亚种rubrirostris有深色的头部、胸部及腹部且带蓝色调,雄鸟的嘴为粉褐色,雌鸟则为灰色。亚种robertsi腹部带有更深绿色,颏部及喉部颜色更亮。
【生活习性】
山鹦哥常成群活动,喜欢在河岸植被、灌木斜坡、荆棘灌木丛和Puna仙人掌等区域生活,偶尔也会出现在花园、农田或城市公园。它们具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冬季会移至较低海拔地区。
【鸣叫特征】
山鹦哥的叫声较为尖锐,通常表现为双重或三重的“tee-teet”音,与灰鹡鸰的鸣声相似,有时还会发出略显沉闷和单调的咕噜系列声。
【繁殖习性】
山鹦哥在阿根廷西北部的繁殖期为2月至3月,在智利北部为10月至12月。它们通常在干燥河岸、峭壁或峡谷中筑巢,巢内多为白色卵,数量通常为3至6枚。巢洞直径为8至10厘米,深度可达1米。孵化由雌鸟负责,雏鸟出生时体重约为37至48克,巢期大约持续八周。
【外型辨识】
与近缘的其他物种相比,山鹦哥通过其特有的黄色面部及胸部以及尾部长度的不同来区分。不同亚种间也有色彩深浅和尾部长度的区别。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该物种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山鹦哥的分布范围涵盖了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阿根廷西北部、智利北部、秘鲁和玻利维亚。它们夏季会移居到高海拔地区,在冬季则会迁移到低海拔的区域。亚种robertsi在野外似乎尚不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