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Megalaimidae > Psilopogon > Brown-headed Barbet
Brown-headed Barbet

Brown-headed Barbet

English name:Brown-headed Barbet

Scientific name:Psilopogon zeylanicus

【简介】
棕头绿拟啄木鸟(英文名:Brown-headed Barbet,学名:Psilopogon zeylanicus)属于鵙形目擬啄木鸟科火簇擬鵲属。该物种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中,包括印度、尼泊尔南部特莱地区和斯里兰卡。

【外形特征】
成年棕头绿拟啄木鸟体长约27厘米,头部呈棕色并带有明显的淡黄色纵纹,颈部和胸部也是棕色并带有细小的条纹。其余部分为绿色,具有大头、短颈和短尾的特征。它的喙从浅黄色到深红色不等,颜色的变化与繁殖季节相关,而幼鸟的体色通常较为暗淡。亚种inornatus体型较大,色调较淡且棕色延伸至背部和腹部;亚种caniceps体型也较大,颜色较浅,但是棕色只限于上部,条纹清晰可见。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栖息于花园、林地以及路边树木这类既不太湿润也不太干燥的环境中。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果实,如无花果、Syzygium果实、浆果,以及其他如咖啡果、番茄等。同时它们也食用花萼、花蜜及一些动物性食物如甲虫、螳螂、蚂蚁、白蚁及各种大小的蜥蜴。它们常在城市公园中被观察到,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鸣叫特征】
棕头绿拟啄木鸟的叫声特点为重复的音节'kutroo...kutroo...kutroo'。在冬季这种叫声会减少,但当一个个体鸣叫时,其他个体也会迅速跟随,形成合唱效果。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期从二月持续到十月。巢穴通常设在树干或树枝上,由双方共同挖掘,深度可以达到46厘米。每窝产2至4枚卵。对于孵化和喂养幼鸟的具体周期数据尚无明确记录。雌鸟夜间负责孵卵和照顾幼鸟,而白天由双亲共同承担。幼鸟离巢时,成鸟采用停止喂食的方式推动它们独立。

【外型辨识】
与其他类似物种如斑头绿拟啄木鸟相比,棕头绿拟啄木鸟具有显著差异:其上翼覆羽上有白色斑点,喉咙显棕色,胸前白色条纹更窄,面部裸露皮肤面积大,周围有深色羽毛环绕;幼鸟则整体色泽较暗淡。

【保护状况】
尽管棕头绿拟啄木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咖啡种植园中的害鸟,但研究显示,它们也有助于控制茎蛀虫Xylotrechus quadripes等害虫,对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该物种已被IUCN评定为“无危”物种,显示其当前种群数量相对健康且稳定。

【地理分布】
棕头绿拟啄木鸟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从尼泊尔南部特莱地区到斯里兰卡南部以及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分布主要与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