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ated Barbet
English name:Lineated Barbet
Scientific name:Psilopogon lineatus
【简介】
斑头绿拟啄木鸟(Psilopogon lineatus),是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的一种鸟类。这种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至印度东北部、东南亚、爪哇以及巴厘岛等地。
【外形特征】
除头部特征显著外,其全身覆盖着有光泽的绿色羽毛,喉咙与下巴处则为白色,部分羽毛边缘微微泛绿。斑头绿拟啄木鸟的喙可能呈黄色、粉色或角质色,繁殖季节时更倾向于奶油粉色,并且基部可能变为黄色,足部为黄色。眼周皮肤通常为黄色或金色。幼鸟颜色相对较为暗淡,偏向于米色。
【鸣叫特征】
斑头绿拟啄木鸟以其典型的重复啼叫“woo-kohw”闻名,在繁殖季节展现出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除了这类激发领地意识的鸣声,随之可能还会发出一种特殊的颤抖哼鸣。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偏好栖息在落叶森林、园林和其他富含树木的地带环境,甚至一些城市公园和景观植物区。它们以多种水果和种子为食,尤其偏爱无花果,同时也摄取花蜜、昆虫幼虫、白蚁、小型脊椎动物如青蛙、雏鸟,甚至鸟卵。
【繁殖习性】
斑头绿拟啄木鸟的繁殖季节通常集中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但多数地区集中在1月至7月,而马来半岛则为9月至5月,爪哇和巴厘岛则有10月至1月的不同连续时间。斑头绿拟啄木鸟通常挖凿树干、枯枝创设窝巢,巢穴高度2至12米,洞洞深度可能达到50厘米左右。它们产下的单次卵数为2至4颗,双亲共同孵化和抚育后代,孵化期一般为14至15天,平静孵化后则进入育雏阶段,但该阶段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为人所知。
【外型辨识】
斑头绿拟啄木鸟头部有明显的灰棕色条纹,眼周有一圈橙色裸皮,形成独特视觉效果;其体型较大,平均长度为25至30厘米,重量为115至205克。幼鸟颜色相对较为暗淡。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全球范围内该类物种被列为无危(LC)的级别,但在部分地区略有波动。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孟加拉国、东南亚等国均有广泛分布,部分区域的适宜环境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可以在多个保护区观察到。
【地理分布】
斑头绿拟啄木鸟的地理分布直接反映了一个跨越喜马拉雅至东南亚地缘带的鸟类活动图谱,主要可见于印度西北部、马来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巴厘岛范围,并且向更南的中国西南部和缅甸东部扩散。目前,在新加坡已观察到斑头绿拟啄木鸟的引入种群数量有所增长,表现出了较强的生活适应力和繁殖能力,已然变成该地的常驻种群。
【物种区别】
当斑头绿拟啄木鸟与Megalaima zeylanicus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该物种的特征具有相对广泛的白色条纹,同时喉部呈现苍白的颜色,翼下没有斑点覆盖,眼周皮肤裸露部分相对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