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Megalaimidae > Psilopogon > Black-banded Barbet
Black-banded Barbet

Black-banded Barbet

English name:Black-banded Barbet

Scientific name:Psilopogon javensis

【简介】
黑斑拟啄木鸟是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以巨大的凿状喙为显著特征,全身主要为叶绿色,拥有红色的喉部、黑色的面罩以及黄色圆斑的喙。它们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巴厘岛,栖息于低地与山脚的森林中。

【外形特征】
成年黑斑拟啄木鸟体长约26厘米,雄性个体体重约115克。全身覆盖着绿色羽毛,头部带有黑色、蓝色和红色的标志;黑色的眼纹和耳羽与黑色胸带相连;喉部与胸部侧边则有红色斑块,喙呈黑色。幼鸟相比成鸟颜色较为暗淡,呈现出淡化的鲜艳部位,并且喙部颜色较浅。

【生活习性】
黑斑拟啄木鸟倾向于栖息于低海拔山脚和低地的森林地带,如柚木林,更偏好开放而非密林环境,有时也会出现在次生林中,活动高度可达1500米。以果实(如无花果)以及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的叫声多变,通常表现为加速的双音节“too-took”声,持续10至45秒,偶尔甚至可能长达1分钟。此过程中或有停顿或节奏混乱。黑斑拟啄木鸟也可能单独发出“too”声,频率为每秒约3次,或发出加快的“tyaap”和“tap”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最为频繁的时间段通常为2月至9月,亦有报道认为在12月会再度繁殖,或许年度会有两次繁殖机会。据说它们于树洞内筑巢,每次产卵数量为两枚,不过具体细节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同类鸟种相比,黑斑拟啄木鸟独特的黄色冠羽、黑色胸带以及红色喉部是识别其身份的关键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黑斑拟啄木鸟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尽管分布广泛且普遍可见,但其栖息地却遭受了碎片化程度较高的影响,低地森林的破坏尤为严重。对这种鸟类而言,位于较高海拔区域的栖息地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依然缺乏明确的关于繁殖及觅食相关数据以及巴厘岛上种群数量的具体估计。

【地理分布】
黑斑拟啄木鸟主要栖息于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低地与山脚森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