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ROCELLAR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Pseudobulweria > Tahiti Petrel
Tahiti Petrel

Tahiti Petrel

English name:Tahiti Petrel

Scientific name:Pseudobulweria rostrata

【简介】
钩嘴圆尾鹱(Tahiti Petrel,Pseudobulweria rostrata)是一种属于鹱科的海洋性鸟类。学名Pseudobulweria rostrata常常称为钩嘴拟燕鹱,具备三个亚种。这种鸟类主要在温暖的热带太平洋水域活动,外观呈深褐色,腹部为白色,翅膀下方有轻微的白色线条,散发鲜明的黑白对比色彩。

【外形特征】
该鸟类体长38-42厘米,翅膀长而尖锐,尾部呈楔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较大的黑色钩形喙,重中等体型。它们的体重在315至506克之间,翼展平均约为104.5厘米。下翼的末端部分呈现出淡白色,显著区别于其他种类。

【生活习性】
钩嘴圆尾鹱栖息于广阔的海洋,行为上具有活跃的能量。它们偏好温暖且表层水温高于25°C的深海环境,这多在东部热带太平洋的岛屿群中能够找到适宜的栖息条件。繁殖期时,这些鸟类倾向于选择火山岛的山坡,尤其是在附近树林覆盖的区域内筑巢。

【鸣叫特征】
此物种夜间进行繁殖和筑巢行为,表现出与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体型较小,常常夜间的鸣叫声主要用于繁殖活动期间,而且基于遗传分析,它被重新归类到拟燕鹱属而非圆尾鹱属。

【繁殖习性】
钩嘴圆尾鹱采取一对对的社交方式,繁殖一年发生多次,通常在3月至7月蛋孵化期达到高潮,一般每窝一次产蛋。受多种外部因素如极端天气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繁殖成功率较低。雏鸟在生长到9月至10月时就能离巢。

【外型辨识】
与较大体型的鸟类相似,但通过特殊的喙部和下翼特征能轻易进行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18年的公告记录显示,钩嘴圆尾鹱被列为近危物种。主要威胁来自于自然天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外来物种例如老鼠、猫科动物和野猪等导致栖息地破坏,破坏巢穴,并且对生存及繁殖构成直接威胁。

【地理分布】
繁殖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亚、密克罗尼西亚、美属萨摩亚以及南北美利坚陸地沿岸,而其非繁殖区则涵盖从墨西哥到中美洲的广大海域。新西兰和所罗门群岛等地也是一些不确定的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