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et-backed Oropendola
English name:Russet-backed Oropendola
Scientific name:Psarocolius angustifrons
【简介】
褐背拟椋鸟(学名:Psarocolius angustifro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栖息于高海拔地区的雀形目、拟鹂科鸟类。此物种以其色彩斑斓的羽毛和独特的鸣叫声而著名。
【外形特征】
雄性平均长46.5厘米,体重254至284.3克,而雌性则长36.2厘米,体重157至184克。成鸟主要颜色为黄绿色,背部带有红色褐色的色调,翅膀内侧可能带有红色褐色,次级飞羽和尾部边缘呈黄绿橄榄色,次要飞羽外半部分为橄榄色;臀部和尾部羽毛则为红褐色和黄色橄榄色相间。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喙部完全黄色,头部黄色更明显,直到一岁时这种颜色会消失。虹膜为棕色,喙则为绿色象牙色,有时基部带灰色。
【鸣叫特征】
褐背拟椋鸟雄鸟的鸣叫声,作为展示的一部分,会低音起始,音高逐渐上升。在特定地区,该叫声被命名为“Cucupacho”。当地居民根据这种独特的鸣叫声,为褐背拟椋鸟的不同类型命名。雄鸟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种群,鸣叫的声音和持续时间会随亚种群变化。
【生活习性】
以果实和昆虫为食,亦会采集栽培水果果实,如橙子和木瓜,并吸取花朵(如来自假棕科植物的花朵)中的花蜜。它们是社会动物,在觅食时经常会与其他拟椋鸟种类共同活动,有时甚至与松鸦科鸟类混群。雄性鸟展示社会性的领地行为。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是在雨季,即9月到次年3月,或者在旱季,如6月到12月。它们的筑巢行为独特,由雌鸟单独完成,巢由粗大的棕褐色植物纤维编织而成,可以悬挂在树枝尖端或附生植物上。每窝蛋通常产1到2个,孵化需要19到20天。雏鸟由雌鸟喂养30至32天。在这段时间后,雄鸟会守卫占有领地,但不会更多地参与雏鸟的抚养。
【外型辨识】
与其他拟椋鸟相比,褐背拟椋鸟的独特特征在于其红褐色的背部和臀部,以及边缘为黄色的尾羽毛。不同亚种群,因其概貌颜色、喙部大小及颜色和虹膜颜色显示出微小差异。
【保护状况】
褐背拟椋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尽管某些亚种群偶尔受到人类保护活动的威胁,但总体来说,该鸟类数量比较稳定。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的众多热带森林和草原,从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高山地区到亚马逊盆地的各种生境均有发现。气候比温带要暖和得多,适合此类鸟类栖息,且部分亚种群能够适应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域。在遭到砍伐和退化的区域呈现多样性,反映了其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