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ese Accentor
English name:Japanese Accentor
Scientific name:Prunella rubida
【简介】
红岩鹨(学名:Prunella rubida),又称Japanese Accentor,是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的一种鸟类。其体长约14-16厘米,体重约19克,体型与麻雀相似。
【外形特征】
显著特征:鸟体为棕色条纹,并伴有灰白色的胸部,具有鲜红色的虹膜和细长的尖喙。头部和颈背部呈现栗色,颈羽边缘为灰色;耳羽肉桂棕色,带有明显的浅色条纹;背部为丰富的栗色,并伴有黑色条纹;尾部和臀部呈赤褐色;翼上覆羽和飞羽为较深的棕色,边缘为赤褐色;喉咙至腹部为棕色,腹部两侧有赤色条纹,尾下覆羽为赤褐色;虹膜为鲜红棕色;喙为黑色,腿为黄褐色。红岩鹨相较于林岩鹨,呈现出更明显的棕色整体色调、雌鸟和雄鸟外貌相似,幼鸟上身及下身较淡色,头部和下身有细碎条纹。
【鸣叫特征】
红岩鹨从灌木或树上发出不太显眼的颤音,如‘tsee-tsee syuu tsee-tsee-syuu’,具体的鸣叫细节尚无详细记载。
【生活习性】
红岩鹨在繁殖季节选择温带山地森林或混合的低矮灌木丛栖息,在海拔高达3000米的地方活动。非繁殖季会选择更低海拔的灌木丛、河岸植物以及城市公园生活。迁徙模式主要呈现出随季节海拔的移动,北方的繁殖种群一般在十月在南部地区南迁,次年四月返回北方的繁殖区。
【繁殖习性】
红岩鹨繁殖期在每年的五月至八月,每个繁殖周期有可能产两个窝,雌鸟通常会被多个雄鸟受精,繁殖系统可能类似林岩鹨,但尚有待具体验证。巢穴是杯状的,主要由毛发、皮毛及羽毛构成,通常建在灌木丛或低矮松林中。每窝大约产3-4枚卵,孵化期为12-13天,雏鸟期为11-13天。
【外型辨识】
红岩鹨可以与同科的林岩鹨在整体呈现棕色的色调区别开来。
【保护状况】
IUCN级别为无危(LC)。该物种在北海道和本州较为常见,数量及种群具体估算结果目前尚不明确。
【地理分布】
红岩鹨主要繁殖于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俄罗斯东南部)和北海道至四国(日本北部至中部南部)。其分布还可以延伸到伊豆群岛和九州地区(日本南部)。红岩鹨是雀形目、岩鹨科生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