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chested Martin
English name:Brown-chested Martin
Scientific name:Progne tapera
【简介】
棕胸崖燕,学名为Progne tapera。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低地开阔地带,常靠近水源或人类居住区活动。
【外形特征】
成年棕胸崖燕约长16厘米,体重30至40克。体色呈现沙褐色,头部至背部此色更明亮;翅膀颜色更深,尾巴略呈叉状;下巴、喉咙和腹部为白色,胸部呈现不明显的棕色横带;而尾羽的下方覆羽则长且白。幼鸟的喉咙侧面向灰褐色过度,并且尾部较为方正。两性在外形上相似。
【鸣叫特征】
棕胸崖燕发出一系列粗哑和咕噜声的鸣叫声,而接触时则会发出类似“chu-chu-chip”的声音。
【生活习性】
棕胸崖燕栖息于树木环绕的开阔地带或半开阔地带,靠近水源或人类居住区,包括城镇、草地、农田和林间空地等。该物种最高活动海拔约为1600米,迁徙中的fusca亚种可达4000米。其食物来源主要是飞虫、甲虫、蜜蜂、蚂蚁、白蚁、蝽象、蜻蜓、蝴蝶和蛾类等昆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定,如委内瑞拉在4月至6月,哥伦比亚则为3月至5月,而南方地区则为11月至3月。筑巢地点涵盖白蚁巢、土壁、树洞、桥下或建筑物。每窝通常产3至5枚蛋,雌鸟孵卵约14至15天,雏鸟在28天后离巢,离巢后仍会停留于巢附近数日。
【外型辨识】
棕胸崖燕成年约长16厘米,体重30至40克。体色呈现沙褐色,头部至背部此色更明亮;翅膀颜色更深,尾巴略呈叉状;下巴、喉咙和腹部为白色,胸部呈现不明显的棕色横带;而尾羽的下方覆羽则长且白。幼鸟的喉咙侧面向灰褐色过度,并且尾部较为方正。两性在外形上相似。
【保护状况】
棕胸崖燕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这是因其一般较为常见,然而,在厄瓜多尔则较为稀罕。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并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境内常见,偶尔也出现在美国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白称福克兰群岛),在智利亦有迷鸟记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