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Vangidae > Prionops > Chestnut-fronted Helmetshrike
Chestnut-fronted Helmetshrike

Chestnut-fronted Helmetshrike

English name:Chestnut-fronted Helmetshrike

Scientific name:Prionops scopifrons

【简介】
栗额盔鵙(英文名:Chestnut-fronted Helmetshrike,学名:Prionops scopifrons)是属于雀形目钩嘴鵙科盔鵙属的一种鸟类。它分布在非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栗额盔鵙身体长约16至18厘米,体重为20至40克。头部额头有微小的栗色冠羽,以灰黑色为主,脸颊和耳羽为黑灰色;上体呈灰褐色,翅膀和尾巴则是黑色,并有明显的白色条纹;下体从灰色延伸至白色,喉咙部位为深灰色;眼睛黄色,轮廓外是一圈蓝色的裸皮环;喙红色,尖端橙黄色,腿部则呈红色。幼鸟颜色淡雅,眼睛棕色,裸皮环缺失,喙和脚黑色。

【生活习性】
栗额盔鵙主要栖息于沿海森林和浓密林地,偏好小型树种。它们以捕食昆虫为主,如蚁狮、甲虫、毛虫、蚱蝉和蛾类;也喜好捕食蜘蛛、小型脊椎动物和果实。通过敏锐听觉定位猎物,并倒挂或飞行捕捉。

【鸣叫特征】
栗额盔鵙的鸣叫声类型多样,包括鼻音、沙哑音、类似愤怒的颤音以及其他多种声音如嗡嗡声、咯咯声、咕噜声、哼鸣声和尖锐的“shuk”声。这些声音用作警报。

【繁殖习性】
其繁殖期从12月跨度至次年7月,非洲北部为1月至4月,南部为10月至12月。繁殖模式为合作繁殖,群体成员参与筑巢、孵化和喂食。巢通常为浅杯状结构,使用草、树皮条、纤维、苔藓、地衣和蜘蛛丝结合固定;筑巢地点设于树木中层至顶层之间,距地高度4.5至23米不等。每次产卵数量为3枚左右,由群体成员轮流孵化并喂养幼鸟。

【外型辨识】
与雷氏盔鵙的区别在于前者额头呈栗色且眼圈为蓝灰色;后者眼圈为红色。

【保护状况】
其保护现状依据IUCN标准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分布在非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如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南非、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家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