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ulidae > Prioniturus > Green Racket-tail
Green Racket-tail

Green Racket-tail

English name:Green Racket-tail

Scientific name:Prioniturus luconensis

【简介】
绿扇尾鹦鹉(学名:Prioniturus luconensis)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扇尾鹦鹉属。这种鸟类是菲律宾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吕宋岛和马林杜克。作为濒危物种,绿扇尾鹦鹉遭受了栖息地破坏和笼鸟贸易的影响,其数量急剧下降,已被《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为II级保护物种,并且在菲律宾受到严格的保护政策。

【外形特征】
绿扇尾鹦鹉体长约29厘米。成鸟主要为黄绿色,雌鸟的羽毛颜色较深,幼鸟则不具备扇形尾羽。其身体从背部到腹部渐变,头部和腹部颜色较浅,翅膀和尾巴的颜色则略暗。特别的是其特征之一是两根显著延长的绿色尾羽,末端形成类似“拍子”的黑色扇形结构,且边缘的部分羽毛呈深蓝色,喙淡蓝灰色,深褐色彩的眼睛增加了它们的辨识度。

【鸣叫特征】
绿扇尾鹦鹉的鸣叫声音响亮且频率高,带有金属质感,表现为“rrraaa-wheeoleeoah”。

【生活习性】
绿扇尾鹦鹉在吕宋岛低海拔的森林栖息,偶尔也会在农田附近觅食,倾向寻找香蕉、花朵和种子等食物。它们的生活范围覆盖了海拔300至700米的森林地带,尤其是选择性砍伐和退化的森林区域。

【繁殖习性】
绿扇尾鹦鹉的繁殖信息尚不完全明确,但根据多次记录,它们的繁殖季节可能在五月左右。

【外型辨识】
该鹦鹉的栖息地与吕宋拍尾鹦鹉、蓝颈鹦鹉部分重叠。但是,由于栖息在较低海拔且无褐色背部特征,所有这些特点使得绿扇尾鹦鹉容易从其它物种中识别。

【保护状况】
由于种群数量锐减的情况,菲律宾政府在二十世纪中期开始严格限制对绿扇尾鹦鹉的捕捉和贸易活动。目前该种鹦鹉已得到IUCN低危(LC)评价,并且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标准,尽管分布范围广,但其种群数量仍处于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受到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捉的影响,绿扇尾鹦鹉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吕宋岛和马林杜克的大部分地区。尽管分布区域广泛,其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目前主要残存在吕宋岛北中部等地的某些自然保护区中。据IUCN 2012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绿扇尾鹦鹉被认为是濒危物种(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