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wny-flanked Prinia
English name:Tawny-flanked Prinia
Scientific name:Prinia subflava
【简介】
褐胁鹪莺(学名:Prinia subflava),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小型鸟类。它们具有细长的渐尖尾羽和相对较长纤细的喙。上体呈灰褐色,飞羽边缘略带赤褐色,臀部微微带有红色。胸腹部稍显苍白,其胁部和腹部呈现温暖的黄褐色调。
【外形特征】
褐胁鹪莺体长约11至12厘米,雌雄个体外观相似,非繁殖季节的个体尾羽较长,嘴部偏黄。幼鸟的下体颜色偏黄,喙部亦呈黄色。已知存在多个亚种,主要在色彩上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褐胁鹪莺栖息于林地、稀树草原、沼泽边缘等各类生境中的灌木和草丛中,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它们一般在河岸边、高草丛、高灌木丛和树木边缘活动。该种的海拔分布可高达2750米(埃塞俄比亚)、2300米(东非)以及2000米(南部)。部分个体在雨季结束后会向更干燥的地区迁移。
【鸣叫特征】
褐胁鹪莺发出短促而急促的叫声,具有明显的喘息感。其鸣唱是由一系列单调的尖锐音符组成,雄鸟常在显眼地点鸣唱。
【繁殖习性】
褐胁鹪莺的巢筑行为主要在雨季展开。北半球为5月至11月,南半球则为7月至次年4月。通常每窝产卵1至6枚,数目多为3至4枚,孵化时间约为13至15天。期间由雌鸟承担孵卵任务。孵化后,由双亲共同喂养雏鸟,雏鸟出归巢前的养育期约为13至18天。离巢后,雏鸟还将继续与成鸟共同生活2至3周。
【外型辨识】
与类似的物种(如淡山鹪莺或河山鹪莺)相比,褐胁鹪莺色彩更为鲜明,而不同亚种间在色彩上又有细微的差异。
【保护状况】
IUCN给其保护状况定为"LC"(无危)等级。
【地理分布】
褐胁鹪莺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在刚果盆地、纳米比亚南部、博茨瓦纳西南部和南非西部部分地区较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