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RUIFORMES > Rallidae > Porphyrio > South Island Takahe
South Island Takahe

South Island Takahe

English name:South Island Takahe

Scientific name:Porphyrio hochstetteri

【简介】
南岛秧鸡(学名:Porphyrio hochstetteri),又称青水鸡,属于鹤形目秧鸡科青水鸡属的一种鸟类。这种新西兰特有物种是现存最大的现生物种秧鸡,曾一度被认为灭绝,直至1948年人们在默奇森山脉重新发现了它们。目前,野生种群主要栖息在默奇森山脉内,不过通过引入无天敌的岛屿和大陆保护区,野生种群得到了有效地恢复和拓展。此外,还引入到卡胡拉尼国家公园北部地区。

【外形特征】
南岛秧鸡体长可达63厘米,站立高度约50厘米,雄性体重为2250-3250克,雌性略轻,为1850-2600克。其翅膀已经退化,它具备大而有力的喙与腿部。羽毛质地细软且具光泽,带有丝质的特性。相比西紫水鸡,南岛秧鸡体型更大且更健壮。

幼鸟的外观与成鸟相似,但色彩较为淡雅,喙为粉红色与蓝调混合色,腿和脚为暗红色或浅棕橙色,虹膜则在5-6个月后变成成鸟的颜色。雏鸟的头部和颈部主要为棕灰色,面部和喉部则斑驳白色。上体随时间逐渐变得棕黄色,胸部及上侧翼变成暗紫蓝色,而后侧翼至腹部则呈现出奶油色,尾下覆羽为白色。成年后,它们的喙从最初几乎黑色,最终变为浅棕或粉红,腿和脚则为角质至深紫棕色。

【鸣叫特征】
南岛秧鸡常会发出低沉的呼呼声作为联系叫声,有时也会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此外,当它们觅食时发出咯咯声,受到威胁、追逐或被抓住时则会发出尖叫声或嘶嘶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息于高山草甸,并常在冬季雪覆盖草甸时出现在亚高山灌丛或山毛榉森林。它们偏好富含雪苔草的高山草甸,并伴随一些莎草、灯心草、短草、草本植物和灌木。在峡湾国家公园,它们居住于全年大雪量和高降雨(2500-4800毫米)的地带上,通常高于海拔1050-1520米之间的树线之上。在被引入的岛屿上,它们则生活在外来草类和三叶草的农场里。

在水源附近,例如湍急的河流旁或沼泽地带,南岛秧鸡非常频繁地出没。有时,这些地区也可能遭受洪水侵袭。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形成相对固定的领地,而冬季则以家庭群体的形式共同生活。每年占据相同领地,但是当繁殖结束,雌雄各自分散建立数量不等的领地,面积从2公顷到60公顷不等。此外,还观察到幼鸟偶尔协助抚育下一代。

【繁殖习性】
南岛秧鸡的主要繁殖期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有时能一直延续到1月底,这类雏鸟通常在3月底之后陆续出现。如果最初尝试未成功,它们会重新组建巢穴繁殖。这种鸟类实行一夫一妻制,配偶关系持久,至少可以维系12年,可能终身不变。

它们依靠积累的资源在草丛上建立巢穴,每个巢通常会有两个进出通道,并设有便捷的排泄点。南岛秧鸡有两位共同建造巢穴的湿度规律,通常是深碗型的细草和草叶结构,并置于地面凹陷中,这里通常有积水。南岛秧鸡有时会建造一些实验巢穴,以评估繁殖环境的质量。每一轮繁殖,该物种最多产卵3枚,但通常为2枚,且间隔约48-72小时,孵化期为29-31天;产仔期采用轮流孵化的方式。早熟性是该物种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雏鸟一般会在孵化后不久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南岛秧鸡以虹彩羽毛、白色下尾羽以及鲜红色的锥形喙为其显著特征,喙部还会延伸到额头上方。

【保护状况】
因红鹿导致的过度放牧以及在新西兰由小型捕食者,如白鼬,带来的捕食压力,使得南岛秧鸡的数量曾大幅下滑。捕食和栖息地的丧失已经严重影响了南岛秧鸡的栖息和繁衍生息。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引入的圈养繁殖计划和小型捕食者的啮齿类动物的控制,使得该种群恢复到一定的增长态势。根据IUCN的评估,今天南岛秧鸡被列为极危物种。

【地理分布】
目前,南岛秧鸡主要存在于新西兰南岛的山区地区,选择性地重新引入至无捕食伙伴的离岸岛屿及人工保护区域。多亏重新引入的计划,它们现在也再次生活在卡胡拉尼国家公园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