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Poospiza > Rufous-breasted Warbling Finch
Rufous-breasted Warbling Finch

Rufous-breasted Warbling Finch

English name:Rufous-breasted Warbling Finch

Scientific name:Poospiza rubecula

【简介】
棕胸歌鹀 (Poospiza rubecula),学名为Poospiza rubecula,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歌鹀属。其独特特征凸显于黑色面罩和橙红色的眉毛、喉咙及胸部,在首次被Salvin于1894年描述后,愈加因其隐秘行为和低密度分布而名声不显。

【外形特征】
成年的棕胸歌鹀上身呈现暗灰色,带有微弱的棕色调。眉纹橙红色,眼睛周围、耳朵周围和下颚为黑色。喉咙和胸部呈现橙红色,腹部为白色。翅膀和尾巴则为灰褐色。幼鸟相比之下上体灰棕,无黑色面罩,身体上存在灰色、白色和橙色的条纹,腹部白色,翅膀和尾巴则更偏向棕色。

【生活习性】
尽管鲜少曝光,但棕胸歌鹀仍展现出特殊的习性,一般在光照充足的林地和灌木丛树栖。繁殖期内,棕胸歌鹀偏爱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窝。

【外型辨识】
与黑喉刺花鸟和巨锥嘴雀相比较,纵使这些种均具备橙红胸部和深色上体,棕胸歌鹀通过体型、喙型以及其它特别的面容与体色特征加以区分。巨锥嘴雀拥有更浅的灰色上体,更长且更细的喙,还具备面部显眼的白色斑块。且这两种鸟类看起来比棕胸歌鹀更加活跃。

【保护状况】
棕胸歌鹀因处于濒危状态(EN),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纳入保护列表。

【地理分布】
该物种仅分布于秘鲁西部安第斯山脉的特定高海拔地区,尤其是利马地区的圣塔尤拉莉亚谷和Bosque Zárate。其栖息环境包括亚热带或热带干燥森林及高海拔灌木地带。棕胸歌鹀生活在草丛密布的灌木丛和矮树林,适用于其隐秘位置,栖息优势明显降低,在光照充足的高度地表与矮树栖居,这令其生态习性的充分把握有所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