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abamba Mountain Finch
English name:Cochabamba Mountain Finch
Scientific name:Poospiza garleppi
【简介】
科山歌鹀,又称Cochabamba Mountain Finch,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歌鹀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安第斯山脉东部半湿润灌木丛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科山歌鹀体长约为17至18厘米,体型较为厚重且具有长尾。头部、背部和尾部呈铅灰色,前额、眉纹及眼下半月形区域为明显的橙赤色。下体亦为纯正的橙赤色,腹部颜色较淡。虹膜为深棕色,嘴黑色,下颚略带蓝灰色,腿脚为深色。雌雄特征相似,幼鸟上体为灰褐色,喉部和胸部为暗色,具浅色条纹,腹部显露淡黄色轮廓,腹部狭窄处带有暗色条纹。
【鸣叫特征】
雄性科山歌鹀有两种典型的鸣唱类型。一是筑巢附近的呼叫,由逐渐上扬的柔和音符组成,开场为较高音调,并含有颤音哨声;另一种是哨声与间隔停顿结合的鸣唱,覆盖较宽的频率范围,包含嗡嗡声,可以激发强烈的攻击反应。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雨季,具体时间为1月至4月。科山歌鹀通常单巢繁殖,若初次尝试失败会重新筑巢。由雌鸟主导巢穴建造,雄鸟偶尔参与。巢材主要为干草,内部衬有绿草茎和动物毛发,外部覆盖苔藓或Polylepis树皮,常置于低矮灌木的分叉处或隐蔽于Puya或Cortaderia植物中。每窝通常产1或2枚白色斑点蛋,孵化期为14天,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约为18天。
【外型辨识】
科山歌鹀拥有独特的橙赤色下体和橙赤色眼弧,以及特定的鸣唱模式。这也是与Warbling Finches显著区分的主要特征。
【保护状况】
科山歌鹀的IUCN保护状态为NT(近危)。根据1990年代的数据,种群估计在400至4000只之间且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下降率约为每十年10至19%。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省及波托西省,最近在楚基萨卡省也有发现记录。在玻利维亚某些地区偶见,而在一些波托西省的局部地区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