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cimitar Babbler
English name:Taiwan Scimitar Babbler
Scientific name:Pomatorhinus musicus
【简介】
台湾棕颈钩嘴鹛(学名:Pomatorhinus musicus),又被称为小弯嘴、小弯嘴画眉或台湾棕颈钩嘴鹛画眉。该物种是雀形目、鹛科、钩嘴鹛属的一种鸟类,也是画眉科钩嘴鹛属的成员。广泛分布于台湾的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林地,尤其是低地和山地林。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长约19至21厘米,体重约31.61克。头顶和后颈呈带褐色调的灰石板色,额部有一细白纹,突显出红栗色的背部与颈部两侧,构成明显的项圈。其背部、翅膀中部、尾巴为灰褐色,眼上方有一白色纹路延伸至红栗色的项圈边缘。颊部与耳羽呈黑灰色,颏部、喉部及胸部为白色,上面夹杂着宽大的黑色条纹。腹部及其下方逐渐变为栗色,臀部更深色。虹膜呈浅红至橙褐色,上喙乌黑,下喙黄至浅绿色,腿和脚的颜色为绿灰色到棕色。
【鸣叫特征】
台湾棕颈钩嘴鹛的叫声多变:包括沙哑的“wuh-wuh-wuh-wree”每5至9秒重复一次,之后是更轻松的“wu-wii”(第二音节升高)。还有空洞的“uh-pu-pu-pu”或较快速的“wup'u'wu”。伴有低沉、粗糙的“whéér-wu’wu”回应声。此外,还包括充满韵律的“tuí-tuí”,间隔重复的叫声;或粗糙且带有哨声般的“jrrr-jeee”(第二音节升高)。
【生活习性】
台湾棕颈钩嘴鹛栖息在从低地至山地的森林,经常在茂密植被中结队活动,繁殖期通常成对出现,其余时间则以小群体迁徙。善于在地面附近或树干周围寻找食物。
【外型辨识】
与棕颈钩嘴鹛关系密切,但体型稍大,喙较长呈全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其后颈的红栗色项圈更宽更鲜艳,前胸及下腹部几乎一半的位置着黑条纹,腹部和下部带有明显的栗色。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台湾棕颈钩嘴鹛的保护等级评定为无危(LC)。该物种主要栖息在台湾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和山地森林。
【地理分布】
台湾棕颈钩嘴鹛已列入《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