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uan Frogmouth
English name:Papuan Frogmouth
Scientific name:Podargus papuensis
【简介】
巴布亚蛙口夜鹰(学名:Podargus papuensis),属于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蛙口夜鹰属,广泛存在于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附近的阿鲁群岛。这种鸟类拥有独特的“蛙状”喙和长尾。
【外形特征】
雄性巴布亚蛙口夜鹰的上体为灰棕色,下体为浅棕灰色,带有白色斑点和不规则的条纹,有时黑色条纹会更为显著。雄性虹膜常呈亮红色,但某些个体可能呈现橙色、黄色或棕色。雌鸟外观与雄鸟相似,但颜色更为棕色或红棕色,上体颜色尤其明显,且光暗对比不如雄鸟强烈;有时雌鸟也会呈现“红棕色形态”,几乎全身为肉桂色。而幼鸟的色泽变化较大,从与成鸟相似到更淡,下体主要为白色。
【生活习性】
巴布亚蛙口夜鹰在树木边缘的草原、雨林边缘、次生林地等环境中活动,以捕食大型甲虫、蚱蜢、蜘蛛、千足虫、蜗牛、蜥蜴、啮齿类动物及小鸟为主食。在狩猎时,它们通常从突出的栖木如低矮裸枝、树桩或围栏飞扑而下,并迅速无声地捕捉猎物。
【鸣叫特征】
巴布亚蛙口夜鹰的叫声为低沉重复的“ooom ooom ooom...”声,通常仅在繁殖季节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为7月至次年2月,繁殖高峰时期集中在10月至11月。巴布亚蛙口夜鹰筑巢于树干水平叉上,高度约在6至20米之间。巢为交错的细枝平台,通常产一枚蛋,偶尔产两枚。双亲会轮流孵卵。雏鸟初次绒毛颜色为白色,二次绒羽颜色从乳白色至浅褐色。幼鸟离巢后约一个月便能够独立,但可能会在下一个繁殖季节之前继续与父母一起生活。
【外型辨识】
巴布亚蛙口夜鹰相比其他同属物种体型略大,拥有较长的尾部和较暗的翅膀。虹膜颜色在红色时是识别的重要标记。此外,它们分布于新几内亚、约克角半岛西部卫星岛、昆士兰东北部及阿鲁群岛。
【保护状况】
巴布亚蛙口夜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在澳大利亚的部分区域仍常见,但在新几内亚地区的情况稍有不同,但总体上并不稀少。这种鸟类具备一定的栖息地适应能力,能够容忍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农业发展,因此在历史分布范围内仍然广泛存在。
【地理分布】
巴布亚蛙口夜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边缘、雨林灌木丛、藤本森林和沿溪流的画眉树(Melaleuca)森林中。此外,它们也在一些桉树林地、沼泽林地和红树林生态区域内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