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bled Frogmouth
English name:Marbled Frogmouth
Scientific name:Podargus ocellatus
【简介】
云斑蛙口夜鹰(学名:Podargus ocellatus),是蛙口夜鹰科蛙口夜鹰属的鸟类。该物种源生于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岛屿,以及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可从37至48厘米,体重则在132至180克之间。云斑蛙口夜鹰的主要栖息地是湿润森林,特别是雨林边界、高大的次生森林和藤本生态区域。其喙宽“蛙状”,尾巴较长,上喙具更长的羽簇条纹,腹部呈斑驳或云状花纹。
【生活习性】
该物种全年都在特定领地内定居,并于夜间从显眼的树栖处出发寻找猎物。猎捕以浅飞俯冲的方式捕食较大乃至硬壳虫类,如甲虫及蚱蜢等昆虫以及幼小的两栖动物。觅食时通常在离地面几米高的次生森林层面上进行猎食活动。
【鸣叫特征】
云斑蛙口夜鹰的叫声独特,特别在配偶沟通、“霍克-卢”声、“蛤蟆式”声响和威胁警告等行为中突出。该物种的叫声包括对唱二重奏形式的四到七个“coo-loo”单元组成,可能带有威胁被致信为咕噜声,及犹如器具敲打造成的哐当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8月至12月,湖北与昆明湿地的繁殖季节则在3月或5月至11月之间。其巢通常筑建在3至15米高处的树叉上,通常是个小的、平滑或略微切实的巢穴。平均每窝产卵一枚,双胞胎是比较罕见的现象。孵化期约为四周,且两性共同负责幼鸟护理。幼鸟的孵化毛为纯白色并在巢中孵化而成,通常只有一只雏鸟会离巢。
【外型辨识】
这一物种与茶色蛙口夜鹰和巴布亚蛙口夜鹰在体形和体色上均有明显区别。雌性比雄性颜色更深,但也不是始终容易区分;在其亚种inexpectatus中,细密的暗色斑点与白色翅膀斑点特别显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该物种被列为无危,但地域特色强烈,plumiferus亚种因雨林碎片化问题受到特殊关注。据估计其数量因农业、采伐和放牧造成的森林破坏而减少,受到了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
云斑蛙口夜鹰在其分布自然环境内,一般栖居于亚热带雨林及藤本丛林中的50至800米海拔。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人为的林地清退,不恰当的火灾管理和伐木活动。此外,由于气候变化的未来风险,该物种的生存情况亦可能发生变化。
【物种区别】
最早被认作云斑蛙口夜鹰亚种的rigidipenna inexpectatus,据证实从islandsg也有研究其行为习惯和区别属性后在2007年时被独立处理为Rigidipenna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