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Charadriidae > Pluvialis > Pacific Golden Plover
Pacific Golden Plover

Pacific Golden Plover

English name:Pacific Golden Plover

Scientific name:Pluvialis fulva

【简介】
金斑鸻,又称太平洋金鸻,属于鸻形目鸻科金鸻属。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并且迁徙至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屿等地。

【外形特征】
成鸟在繁殖季节,腹部和脸颊呈现黑色,两侧有白色纵纹,头部和背部闪烁着金黄色斑点。非繁殖期,金斑鸻的颜色较淡,上体呈现灰色背景下散布金黄色斑点,下体偏白,下侧和胸部带有棕色条纹。喙为黑色,腿色为灰色至黑色。雌鸟的胸部黑色斑点不如雄鸟明显。

【鸣叫特征】
金斑鸻的鸣叫声通常是高亢的上升哨音,由“pip”音迅速攀升至“plooEEP!”,音调短暂且尖锐,与类似物种明显不同。

【生活习性】
金斑鸻栖息于沿海滩涂、沙滩、开阔草地和农田等地。它们在繁殖季节于北极苔原繁殖,冬季则迁徙至更温暖的地区,如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金斑鸻的食性广泛,主要摄取昆虫、蠕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通过“跑—停—啄”的方式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6月至7月。雌鸟和雄鸟共同营建于苔原地上的巢穴,用苔藓和枯草构筑。每窝产约4-5枚卵,卵色为黄色或赭肉桂色,带有的黑褐色或黑色斑点。孵化期约为25-27天,由雌雄轮流孵化照顾。

【外型辨识】
与金鹀(美洲金鸻)相比,金斑鸻体型更为瘦长,腿部较长,且背部的金黄斑点更明显,叫声也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IUCN 评价:无危(LC)

【地理分布】
在中国,金斑鸻在多个省份和城市有记录,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香港等地有越冬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