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loceidae > Ploceus > Slender-billed Weaver
Slender-billed Weaver

Slender-billed Weaver

English name:Slender-billed Weaver

Scientific name:Ploceus pelzelni

【简介】
细嘴织雀,学名 Ploceus pelzelni,属于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以其显著的细长喙而闻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湿地区域,包括沼泽、红树林和临近的草原或灌木丛地带。成年雄鸟拥有黑色面罩及黄色彩斑斓的下身,而雌鸟面部则多呈现淡黄色。

【外形特征】
细嘴织雀体长约11厘米,体重在10至16克之间。成年雄鸟的特点是黑色面具和黄色下体;雌鸟头部淡黄色。幼鸟与雌鸟类似,但上身暗色,底色较淡,腹部显著白色。喙部色泽变化明显,随着年龄增长从角质色转换为黄色。

【生活习性】
细嘴织雀偏好栖息于包括湖泊、湿地、稻田、红树林,以及城市花园或树篱附近,海拔主要不超过1700米的高度。它们主要以包括毛虫和蚂蚁在内的昆虫为食,可在单独、结伴或群体中灵活地搜寻食物。

【鸣叫特征】
细嘴织雀的叫声由一系列连续的颤音和吱吱声构成,夹杂着简短的吹哨声“si-si-si”,进行鸣唱。此外,人们还记录到了“buzzz”风格的嗡嗡鸣声。

【繁殖习性】
细嘴织雀实行一夫一妻制。雄鸟通常单独建造巢穴,并偶尔得到雌鸟的帮助。球形巢一般挂靠在芦苇、棕榈叶或带刺的枝条上。每份繁殖周期中,它们通常会产下2至3枚纯白或带有轻微粉色的卵,孵化期约为15天。幼鸟由父母双方共同护理喂养。

【外型辨识】
细嘴织雀与另一种经济上重要的鸟类——小织雀,在分布地域和喙形长度上有所区分。

【物种区别】
细嘴织雀常见于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加纳、尼日利亚、乌干达、安哥拉和赞比亚,部分地区也包括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分类,细嘴织雀被列为LC(无危)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