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loceidae > Ploceus > Baglafecht Weaver
Baglafecht Weaver

Baglafecht Weaver

English name:Baglafecht Weaver

Scientific name:Ploceus baglafecht

【简介】
黄腹织雀,英文名:Baglafecht Weaver,学名:Ploceus baglafecht,属于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头部从额头至眼水平线呈金黄色,脸颊和耳羽为黑色,后冠和颈部为绿色至深褐色。背部橄榄绿色,冬季颜色稍淡,翅深褐色,翼羽边缘黄色,翼盖处有宽绿色边缘。尾部橄榄绿色,下体粉色至白色,尾下覆羽纯白色。眼睛黄色,喙黑色,腿棕色。雌鸟体态与繁殖期雄鸟相似,但头部的金黄色较淡,黑色具有绿色边缘的面具,尾部和翅膀与雄鸟相同;冬季雌鸟同样为灰白色上体,尾下覆羽白色。幼鸟上体灰色至褐色,披覆有中央条纹,喉和下体淡白色,虹膜棕色,喙和腿棕色。

【鸣叫特征】
黄腹织雀的鸣叫声被描述为典型的“chet”音符,伴有类似无线电杂音的嘶嘶声。

【生活习性】
这种织雀栖息于森林边缘、林地及花园,以不同季节的垂直高度变化来适应环境。它的主要食物包括昆虫、水果、种子和花蜜。通常黄腹织雀单独或以对的方式觅食,繁殖期后会形成小群(8-10只),还会加入混合物种群。它们对其他鸟类表现出攻击性。

【鸣叫特征】
黄腹织雀的鸣叫声被描述为典型的“chet”音符,伴有类似无线电杂音的嘶嘶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在8月至11月,黄腹织雀的繁殖行为通常是一夫一妻制。雄鸟会在求偶期间展示竖翅的拍打动作,巢由雄鸟用绿色的草茎和叶子宽条编织,巢内填充物由雌雄共同提供。巢悬挂在树枝上,多位于金合欢树上,有时会选择棕榈树或外来松树或桉树。雌鸟独孵,雄鸟会在附近守候,孵化期为11-12天。幼鸟早期由母鸟喂养,第4天起,雄鸟也参与喂养。离巢期通常为15-17天。

【外型辨识】
通过黑色的面部、黄色的喉咙以及更大的体型,黄腹织雀可以与其他织雀种类区分。亚种在头部和上体的颜色、是否存在季节性换羽方面有所差异。

【物种区别】
通过黑色的面部、黄色的喉咙以及更大的体型,黄腹织雀可以与其他织雀种类区分。亚种在头部和上体的颜色、是否存在季节性换羽方面有所差异。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黄腹织雀分布在非洲中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如喀麦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马拉维。它们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具体地如喀麦隆山区1400-2300米,埃塞俄比亚超过1200米,肯尼亚和乌干达800-3000米,以及赞比亚和马拉维超过1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