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throated Spadebill
English name:White-throated Spadebill
Scientific name:Platyrinchus mystaceus
【简介】
白喉铲嘴雀,学名Platyrinchus mystaceus,属于雀形目霸鹟科铲嘴雀属的一种鸟。此鸟体型较小,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宽大的喙。它们广泛分布于从中美洲到南美洲的广阔区域,包括哥斯达黎加到玻利维亚,以及南美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的森林生态系统。
【外形特征】
白喉铲嘴雀的体长约为9至10厘米,体重介于7.5至12克之间。头部大,尾部短。其上身颜色为橄榄棕色至红棕色,下身颜色较淡,且伴有黑色的颊纹。喉咙呈白色,而下体呈现淡黄色至白色。两性成鸟外形类似,但雌鸟的黄色冠羽可能小于或完全缺失。幼鸟则缺乏黄色冠羽,并且上体颜色更偏向于红棕色。
【生活习性】
这种鸟倾向于生活在各种生境的低层植被中,比如湿润的低地森林、山地森林、干燥森林以及画廊森林。它们也有可能出现在竹林、扭曲的灌木丛以及森林边界的纠结灌木区。它们经常通过海平面至海拔2150米的高度范围活动。
【鸣叫特征】
白喉铲嘴雀发出尖锐的单叫声,类似于“吱”声,有时会发出上升的颤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哥斯达黎加是3月至5月,而在南美北部则为5月至7月。雄鸟在展示期间会展开其黄色冠羽,并进行飞行表演。它们的巢结构通常是锥形杯状,巢由黑菌丝、枯树叶以及其他材料构成,一般安置在1至3米高的幼树或灌木中。每个巢会产出2枚颜色黄白且带有红斑的卵。
【外型辨识】
通过白喉铲嘴雀独特的面部图案、宽大的扁平喙以及其特定的鸣声,能够轻易地将它与其他铲嘴雀属的鸟类区分开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近缘物种相比,白喉铲嘴雀在冠羽展示和色彩上存在差异。
【保护状况】
目前白喉铲嘴雀被IUCN评为无危物种(分类为LC)。这种鸟在南美洲的某些保护区中较为常见,但低地森林的砍伐对它们构成了威胁。